四虎成人免费视频,国产一级a作爱视频免费观9看,色五月丁香亚洲,亚洲欧美性爱在线视频,1000部黄片免费观看一区,国产亚洲性生活视频播放,三级黄色在线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范文大全>經(jīng)典語錄>老子語錄

老子語錄

時間:2023-12-04 14:00:12 經(jīng)典語錄 我要投稿

老子經(jīng)典語錄精品【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有名的語錄吧,語錄是對某些事理進(jìn)行高度概括和總結(jié)的言論的實錄或摘錄。你所見過的語錄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子經(jīng)典語錄,歡迎大家分享。

老子經(jīng)典語錄精品【15篇】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

  1、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2、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3、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5、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6、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7、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9、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10、希言自然。

  11、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

  12、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13、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4、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15、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16、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

  17、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8、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0、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1、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22、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23、正復(fù)為奇,善者為妖。

  24、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5、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6、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27、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28、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29、寵辱若驚,…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30、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1、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32、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3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34、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35、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36、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37、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38、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

  39、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40、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41、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4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4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5、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46、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47、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48、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49、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50、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5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2、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53、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jìn)寸而退尺。

  54、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55、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5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飛馳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57、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58、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59、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60、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61、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6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6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64、塞其兌,閉其門,終生不勤。

  6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66、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67、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68、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69、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70、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71、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72、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7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7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75、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76、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77、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78、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79、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8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8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82、將欲翕(合上)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83、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8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85、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8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87、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8、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89、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90、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91、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92、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xué)無憂。

  9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9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96、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97、為無為,則無不治。

  98、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99、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100、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101、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02、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103、無名,天地之始(開始);有名,萬物之母(根本)。

  104、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05、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06、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07、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0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109、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11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

  111、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112、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11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114、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115、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復(f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11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117、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118、絕學(xué)無憂。

  119、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20、和大怨,必有余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121、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

  122、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123、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124、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125、治大國,若烹小鮮。

  126、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127、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

  12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12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30、圣人在天下,翕翕為天下渾其心,圣人皆孩之。

  131、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32、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33、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qiáng)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

  134、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13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13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137、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13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39、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40、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141、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142、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143、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144、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145、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146、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14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148、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149、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150、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51、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52、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15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54、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55、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15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57、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158、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15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60、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

  161、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162、治人事天,莫若嗇。

  163、柔弱勝剛強(qiáng)。

  16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16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66、我獨異于人。

  16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168、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16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71、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17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

  173、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74、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175、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176、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天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

  177、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17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79、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qiáng)。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qiáng)。物壯則老。

老子經(jīng)典語錄2

  1、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4、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6、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7、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10、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14、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1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7、和大怨,必有余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18、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1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20、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21、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22、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2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25、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2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飛馳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27、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8、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xué)無憂。

  29、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30、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經(jīng)典語錄3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2、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xì)也夫!

  3、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4、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5、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6、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7、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8、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治社會一切隨人的喜怒哀樂變化無常,禍福不測。

  10、故從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信。

  11、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12、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如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dá),能無知乎?

  13、希言自然。 —— 《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三章

  14、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15、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16、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7、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道德經(jīng)》第九章

  18、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9、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0、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21、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22、血脈無郁滯,五藏?zé)o積氣

  2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25、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26、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7、曲則全,枉則直。

  28、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2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30、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31、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2、邪與正相傷,欲與性相害,不可兩立,一起一廢,故圣人損欲以從性。

  3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勝。

  3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5、故再實之木,其根必傷,多藏之家,其后必殃。夫大利者反為害,天之道也。

  36、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3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38、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39、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4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2、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43、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 《道德經(jīng)》第六十五章

  44、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45、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46、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4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48、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49、王公有功名,孤寡無功名,故曰:圣人自謂孤寡,歸其根本,功成而不有,故有功以為利,無名以為用。

  50、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51、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xué)無憂。

  5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5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54、道勢術(shù),以勢養(yǎng)道,以術(shù)謀勢。有道無持,道乃虛空,有恃無道,其恃也忽。欲動天下,當(dāng)動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55、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56、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

  57、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58、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59、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60、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61、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62、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 《道德經(jīng)》第五章

  6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 《道德經(jīng)》第二章

  6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65、夫哀樂者德之邪也,好憎者心之累也,喜怒者道之過也

  6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67、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6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69、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70、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71、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智不割。

  72、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7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74、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75、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76、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顧不免也

  7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8、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7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80、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81、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82、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83、勢利不能誘,聲色不能淫,辯者不能說,智者不能動,勇者不能恐,引真人之游也。

  8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5、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

  86、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87、道生之,德處之,物行之,事成之。

  88、勝利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殺戮的人。喜歡殺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89、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qiáng)。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qiáng)。

  90、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91、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92、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

  93、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94、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 《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三章

  95、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96、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97、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98、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99、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100、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101、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0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 《道德經(jīng)》第七十四章

  103、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

  104、昏于利害,惑于是非,為疾者多,故莫有能覺者。

  105、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10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

  108、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10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111、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112、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113、將欲取之,必先之。

  114、無名,天地之始(開始);有名,萬物之母(根本)有人說,無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潛在的物質(zhì),有名是原始的物質(zhì),大爆炸后形成萬物。中國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論。不過,中國的學(xué)問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狀的,幾千年都沒有發(fā)展。

  115、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不居其華人治社會,注定了人際關(guān)系復(fù)雜,注定了修身處世學(xué)問深厚。

  11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117、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11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19、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12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21、飾其外傷其內(nèi),扶其情者害其神,見其文者蔽其真。

  122、先唱者窮之路,后動者達(dá)之原。

  123、無為,無我,無欲,居下,清虛,自然。

  1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5、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26、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12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2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129、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130、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131、德少而寵多者譏,才下而位高者危,無大功而有厚祿者微

  132、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133、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13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5、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136、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統(tǒng)治人民,就先用言辭表達(dá)對人民的謙虛;要領(lǐng)導(dǎo)人民,就必須將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見,封建統(tǒng)治者總是在利用人民、欺騙人民。

  137、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38、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39、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140、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道德經(jīng)》第六十六章

  14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142、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4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4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46、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47、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4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149、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150、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

  151、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

  152、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姑去彼取此。

  153、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中國人于瑣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領(lǐng),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敗,保護(hù)自己的人權(quán)方面卻沒有這樣的智慧。

  154、重積德則無不克

  155、夫人拘于世俗,必形系而神泄,故不免于累。

  156、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 《道德經(jīng)》第七章

  157、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5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159、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此類似于市場經(jīng)濟(jì)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歷代統(tǒng)治者只知擾民,只知私欲膨脹,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樸素呢?

  160、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人治社會一切無保障,為了保護(hù)自己,不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中國人就應(yīng)當(dāng)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16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16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63、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164、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165、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166、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

  167、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168、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169、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17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71、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172、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173、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17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175、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176、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77、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178、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179、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180、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81、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 《道德經(jīng)》第十九章

  182、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183、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84、清靜者德之至也,柔弱者道之用也。虛無恬愉者,萬物之祖也,三者行則淪于無形,無形者一之謂也。

  185、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86、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187、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18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89、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190、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191、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92、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意即挫掉銳氣,超脫糾紛,含斂光耀,混同塵俗;杌柝闹袊鐣讶说纳鷼、個性、菱角和創(chuàng)造性全要磨滅、消解。

  193、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19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9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196、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197、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98、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199、良買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00、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20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202、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正臣。(8月30日名言)—— 《道德經(jīng)》第十八章

  203、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204、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205、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06、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207、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208、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209、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210、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21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212、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21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214、嗜欲使人氣淫,好憎使人精勞,不疾去之,則志氣日耗。

  21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217、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218、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名句

  219、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220、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21、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222、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23、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24、圣人之心,明如止水,物來則見,物去則靜,曾何滯于吾心哉?澄鑒不撓,是謂守清。

  22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26、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22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228、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22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30、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231、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232、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33、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234、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 《道德經(jīng)》第七十二章

  235、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236、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237、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中國人有點小聰明,于是統(tǒng)治者竭盡心智折騰老百姓,何知摒棄個人智能,發(fā)揮法治、市場的作用?

  238、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惶幤鋵,不居其華。

  239、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240、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24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24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4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24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老子經(jīng)典語錄4

  1、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3、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4、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8、無為,無我,無欲,居下,清虛,自然。

  9、一個負(fù)責(zé)的人應(yīng)當(dāng)為自己的面孔盡職盡責(zé)。

  10、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1、嗜欲使人氣淫,好憎使人精勞,不疾去之,則志氣日耗。

  12、血脈無郁滯,五藏?zé)o積氣

  13、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15、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16、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17、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18、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19、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20、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意即挫掉銳氣,超脫糾紛,含斂光耀,混同塵俗;杌柝闹袊鐣讶说.生氣、個性、菱角和創(chuàng)造性全要磨滅、消解。

  21、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22、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23、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2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5、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2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27、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28、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2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治社會一切隨人的喜怒哀樂變化無常,禍福不測。

  30、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1、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33、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34、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35、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36、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37、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3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39、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40、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41、夫哀樂者德之邪也,好憎者心之累也,喜怒者道之過也

  42、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

  43、道生之,德處之,物行之,事成之。

  4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45、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46、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4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8、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49、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50、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5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5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勝。

  53、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54、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55、德少而寵多者譏,才下而位高者危,無大功而有厚祿者微

  56、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57、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

老子經(jīng)典語錄5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4、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5、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

  7、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不居其華。

  8、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9、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10、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11、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3、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15、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16、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17、治大國,若烹小鮮。

  1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9、無名,天地之始(開始);有名,萬物之母(根本)。

  20、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21“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22、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3、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24、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復(f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25、為無為,則無不治。

  26、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28、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30、寵辱若驚,…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31、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34、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35、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36、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37、絕學(xué)無憂。

  38、我獨異于人。

  39、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40、希言自然。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2、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43、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qiáng)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qiáng)。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qiáng)。物壯則老。

  46、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48、將欲翕(合上)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49、柔弱勝剛強(qiáng)。

  50、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1、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52、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53、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54、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5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56、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58、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59、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60、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61、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62、圣人在天下,翕翕為天下渾其心,圣人皆孩之。

  63、塞其兌,閉其門,終生不勤。

  6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66、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67、正復(fù)為奇,善者為妖。

  68、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9、治人事天,莫若嗇。

  70、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71、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

  72、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7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7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天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

  75、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jìn)寸而退尺。

  76、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77、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78、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79、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

  80、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

  81、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82、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經(jīng)典語錄6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治社會一切隨人的喜怒哀樂變化無常,禍福不測。

  3、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4、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智不割。

  8、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9、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10、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11、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1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3、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14、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qiáng)。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qiáng)。

  15、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16、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18、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1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0、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22、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2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26、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27、故再實之木,其根必傷,多藏之家,其后必殃。夫大利者反為害,天之道也。

  28、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xué)無憂。

  29、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30、道生之,德處之,物行之,事成之。

  31、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32、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3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4、無為,無我,無欲,居下,清虛,自然。

  35、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36、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37、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不居其華人治社會,注定了人際關(guān)系復(fù)雜,注定了修身處世學(xué)問深厚。

  38、嗜欲使人氣淫,好憎使人精勞,不疾去之,則志氣日耗。

  3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40、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41、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4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43、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

  4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45、德少而寵多者譏,才下而位高者危,無大功而有厚祿者微

  46、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7、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48、勢利不能誘,聲色不能淫,辯者不能說,智者不能動,勇者不能恐,引真人之游也。

  49、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老子經(jīng)典語錄7

  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2、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0、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1、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12、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13、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此類似于市場經(jīng)濟(jì)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歷代統(tǒng)治者只知擾民,只知私欲膨脹,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樸素呢?

  14、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5、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16、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人治社會一切無保障,為了保護(hù)自己,不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中國人就應(yīng)當(dāng)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17、道生之,德處之,物行之,事成之。

  1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19、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2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2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2、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23、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2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25、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2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27、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9、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30、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31、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

  32、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33、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34、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35、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3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8、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

  39、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40、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41、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42、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4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44、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45、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46、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47、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道德經(jīng)》第六十六章

  48、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49、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5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5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2、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5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4、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5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 《道德經(jīng)》第五章

  56、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57、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58、勢利不能誘,聲色不能淫,辯者不能說,智者不能動,勇者不能恐,引真人之游也。

  59、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xué)無憂。

  60、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61、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62、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63、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6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65、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66、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姑去彼取此。

  67、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68、血脈無郁滯,五藏?zé)o積氣

  69、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70、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7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72、勝利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殺戮的人。喜歡殺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7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74、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 《道德經(jīng)》第七章

  75、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76、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77、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78、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中國人有點小聰明,于是統(tǒng)治者竭盡心智折騰老百姓,何知摒棄個人智能,發(fā)揮法治、市場的作用?

  7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0、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中國乃戰(zhàn)爭之國,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為每一朝代興起、每一次接班人之爭的必然。中國人幾千年悟不出如何使^v^平穩(wěn)過渡的辦法,這是我們的智力的缺陷。

  8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82、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83、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8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85、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顧不免也

  86、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87、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88、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89、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90、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91、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92、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9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 《道德經(jīng)》第七十四章

  94、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95、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96、昏于利害,惑于是非,為疾者多,故莫有能覺者。

  97、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老子經(jīng)典語錄8

  1、老子主張無為而治,曾說過賢人之道,為而不爭,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世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等名言。

  2、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独献印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經(jīng)》

  4、輕則失本,躁則失君。老子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先秦。《老子》

  6、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老子

  7、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献

  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老子

  11、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2、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独献印

老子經(jīng)典語錄9

  1、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

  2、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3、治大國,若烹小鮮。

  4、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老子

  5、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6、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7、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

  8、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9、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10、圣人常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1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献印兜赖陆(jīng)》

  12、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13、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献印兜赖陆(jīng)》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献印兜赖陆(jīng)》

  1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献印兜赖陆(jīng)》

  16、出生入死。——老子《道德經(jīng)》

  17、語出《老子·第三十八章》。要處于敦厚,而不居處于淺薄。要處于樸實,而不會居處于虛華。

  1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1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20、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献印兜赖陆(jīng)》

  21、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22、生平庸,不化其勢,其性定弱!薄献永献右簿鸵徊康赖陆(jīng)了呢

  23、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24、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

  2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献

  2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7、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28、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29、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30、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3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2、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33、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34、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5、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3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37、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38、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39、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老子《道德經(jīng)》

  4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0

  1、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3、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4、治人事天,莫若嗇。

  5、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6、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7、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献印兜赖陆(jīng)》

  1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2、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3、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4、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15、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1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7、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19、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20、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xué)無憂。

  2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2、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23、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24、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25、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26、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7、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9、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30、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3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2、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3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34、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35、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36、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献印兜赖陆(jīng)》

  37、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38、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39、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40、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4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42、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4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44、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45、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4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献印兜赖陆(jīng)》

  47、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48、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0、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1、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5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3、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兜赖陆(jīng)》第六十六章

  54、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5、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56、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5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58、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兜赖陆(jīng)》第九章

  5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60、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61、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62、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6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献印兜赖陆(jīng)》

  64、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65、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玻夫唯病病,是以不玻

  6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67、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1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2、飾其外傷其內(nèi),扶其情者害其神,見其文者蔽其真。

  3、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4、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5、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6、故再實之木,其根必傷,多藏之家,其后必殃。夫大利者反為害,天之道也。

  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9、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10、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11、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2、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13、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14、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15、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

  18、先唱者窮之路,后動者達(dá)之原。

  19、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20、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21、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22、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23、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 《道德經(jīng)》第七十二章

  24、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25、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26、重積德則無不克

  27、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28、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29、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30、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31、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33、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34、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5、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 《道德經(jīng)》第二章

  36、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37、良買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9、清靜者德之至也,柔弱者道之用也。虛無恬愉者,萬物之祖也,三者行則淪于無形,無形者一之謂也。

  40、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41、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4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43、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4、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45、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老子名句

  4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47、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48、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9、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道德經(jīng)》第六十六章

  50、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52、道生之,德處之,物行之,事成之。

  53、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54、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55、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

  56、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57、嗜欲使人氣淫,好憎使人精勞,不疾去之,則志氣日耗。

  58、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59、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60、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61、血脈無郁滯,五藏?zé)o積氣

  6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63、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64、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5、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

  6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7、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8、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6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70、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71、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

  72、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73、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顧不免也

  74、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75、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76、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77、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78、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79、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8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1、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82、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智不割。

  83、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84、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85、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 《道德經(jīng)》第六十五章

  86、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87、夫哀樂者德之邪也,好憎者心之累也,喜怒者道之過也

  8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

  8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90、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91、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

  9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93、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94、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2

  1)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道德經(jīng)》

  2)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老子

  3)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李耳《江海能為百谷王》

  4)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道德經(jīng)》

  5)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老子《道德經(jīng)》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經(jīng)》

  7)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老子《道德經(jīng)》

  8)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老子《道德經(jīng)》

  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道德經(jīng)》

  1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道德經(jīng)》

  1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老子《道德經(jīng)》

  12)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老子《道德經(jīng)》

  13)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老子《道德經(jīng)》

  14)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道德經(jīng)》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3

  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2、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3、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1、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2、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13、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1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5、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16、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17、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18、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9、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0、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21、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22、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3、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24、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25、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26、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27、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8、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4

  1.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2.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4.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5.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6.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7.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8.幸福是可以通過學(xué)習(xí)來獲得的,盡管它不是我們的母語。

  9.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0.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名人名言

  11.熱情可以讓冬天的大地感到春天的溫暖,可以讓凋謝的花兒充滿笑臉……是的,就是這樣,伸出熱情的手,讓我們都成為一個熱情的人,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12.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13.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14.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1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6.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17.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8.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19.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2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21.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2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3.離別,就是一個走,一個留,走的比不上留下的痛苦。

  24.聽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會在心中拐好幾個彎想到你。

  25.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26.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27.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8.女人用友情來拒絕愛情,男人用友情來換取愛情。

  29.痛苦來臨時不要總問:[為什么偏偏是我?"因為快樂降臨時你可沒有問過這個問題。

  30.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31.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32.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33.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3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35.孤獨的人其實非常擅于思考。誠如「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所言,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而孤獨者不需要跟人分享思考內(nèi)容,所以能想得更深入,因此,我們這群孤獨的人擁有不同于凡人的思維,不時會出現(xiàn)超乎常人的想法。

  36.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37.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xué)無憂。

  38.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39.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4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41.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42.惟仁者宜在高位。

  43.一個負(fù)責(zé)的人應(yīng)當(dāng)為自己的面孔盡職盡責(zé)。

  44.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45.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46.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47.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48.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49.我們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們最壞的習(xí)慣,是茍安于當(dāng)下的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我們的失敗,有時和素質(zhì)無關(guān),而是在困境中缺少韌*,堅持成了我們最長的短板。但凡成功者,并非都是出類拔萃,而是他們相信勤能補拙,只要忍受了、挺住了,成功早晚會露出真相。

  50.心碎烏托邦成立第一天慶祝會上露露拉來了一堆小朋友唱歌喝酒瘋玩,

  5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2.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經(jīng)》第九章

  53.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54.多知而無親,博學(xué)而無方,好多而無定者,君子不與。

  55.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56.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57.禍兮福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58.長安少年游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

  5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60.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jìn)寸而退尺。

  61.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62.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qiáng)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

  63.“無名,天地之始”––––––有人說,“無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潛在的物質(zhì),“有名”是原始的物質(zhì),大爆炸后形成萬物。中國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論。

  64.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6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67.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5

  1、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2、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3、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5、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6、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7、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8、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意即挫掉銳氣,超脫糾紛,含斂光耀,混同塵俗。昏昏噩噩的中國社會把人的生氣、個性、菱角和創(chuàng)造性全要磨滅、消解。

  9、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0、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1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2、無為則無心,無心則無欲,無欲則無求。

  1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14、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5、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如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dá),能無知乎?

  16、先唱者窮之路,后動者達(dá)之原。

  1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18、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19、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20、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21、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23、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2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25、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26、邪與正相傷,欲與性相害,不可兩立,一起一廢,故圣人損欲以從性。

  27、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28、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

  2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勝。

  30、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智不自智,而后人莫與爭智。

【老子語錄】相關(guān)文章:

老子語錄08-23

老子的語錄11-22

老子經(jīng)典語錄08-17

老子的經(jīng)典語錄11-16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2-30

老子的語錄15篇12-30

老子的語錄(15篇)12-30

老子經(jīng)典語錄5篇06-11

老子的語錄匯編36條07-03

老子的語錄合集38條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