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詩歌教學設計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詩歌吧,詩歌以強烈的節(jié)奏、美妙的韻律、精煉的語言、奇特的想象,豐富的感情展現(xiàn)其語言的藝術。你知道什么樣的詩歌才經(jīng)典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詩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準確朗讀并默寫這四首詩歌。
2、感知詩歌內(nèi)容,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
4、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yǎng)。
教學重難點
1、誦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領會詩歌的意境美。
2、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yǎng)。
學情分析
教師要在前三課學習的基礎上,根據(jù)課前提示,結合本課學習的重難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認真閱讀,提高能力。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與大自然溝通,更好的體會自然的詩意,人生的情趣;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及其他藝術特色。教師重點分析的內(nèi)容可以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學生對此單元學習內(nèi)容的認識,打開學詩、讀詩的思路。
課時分配2課時
教學設計(設計者:)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有哪種文學體裁發(fā)展得最有成就?(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jīng)》發(fā)端,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指導學習《觀滄!。
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以慷慨悲壯見稱。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竭后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直接關系。
。ㄒ唬┏踝x
1、多媒體顯示誦讀節(jié)奏,要求學生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詩歌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多媒體展示flash朗讀,要求學生跟讀。
。ǘ┘氉x
1、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詩歌內(nèi)容。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以觀滄海:以,表目的連詞。
山島竦峙:聳立。竦、峙,都是聳立的意思。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幸甚至哉:幸,幸運。至,達到極點。幸運得很,好極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滄海。
2、教師點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古詩文中的“互文見義”,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句中不但說“日月之行”,也說“星漢之行”;不但說“星漢燦爛”,也說“日月燦爛”。合起來說“日月星漢之運行與燦爛,均若出于滄海之中”。
。ㄈ┪蜃x
合作探究: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觀滄!芬辉妼懥藥讓右馑?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保好鑼懞K蜕綅u。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最后兩句是附言,是為合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沒有直接關系。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明確:“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這幾句最能體現(xiàn)詩人的博大胸懷。
小結:“詩言志”,詩人寫滄海,抒發(fā)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字里行間洋溢著飽滿的激情。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實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虛景以其新奇激發(fā)讀者的想象,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xiàn)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背誦全詩。(多媒體出示圖片)
三、指導學習《次北固山下》。
作者簡介及解題(多媒體出示)。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xiāng)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lián)聞名。作者王灣,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曾往來于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
。ㄒ唬┏踝x
1、聽讀詩歌,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多媒體顯示)
提示: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多媒體展示flash朗讀,要求學生跟讀。
。ǘ┘氉x
1、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活動設計】學生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全班交流,全班不能解決的再由教師點撥。
提示:首聯(lián):詩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頷聯(lián):寫船上所見景色!俺逼健保瑑砂恫棚@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俺逼健庇譃椤敖骸弊鲣亯|。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唐人以來,少有此句。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之間,互為因果,渾然一體。
尾聯(lián)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ㄈ┪蜃x
1、“潮平兩岸闊,風正(順)一帆懸”寫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春水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大江之上,一葉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掛在江面之上。
2、說說你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理解。
提示: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學生背誦詩歌。
四、指導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作者簡介(先由學生簡介,之后多媒體顯示)。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ń袼拇ń停┤恕F涓咐羁,生平事跡不詳。李白青壯年時家境富裕,輕財好施。
據(jù)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到揚州時,聽到好友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ㄒ唬┏踝x
多媒體顯示誦讀節(jié)奏,要求學生把握七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七言詩句的節(jié)拍有××/××/××/×,××/××/×/××。如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誦讀時,每拍的后一字遇平聲可適當延長,遇仄聲宜作停頓,這樣誦讀自有抑揚頓挫的聲調(diào)。
。ǘ┘氉x
1、根據(jù)注釋,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的意境。這首詩的各聯(lián)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你從哪些詩句可看出龍標這被貶之地極偏遠?
提示:①首句寫景兼點時令。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nèi),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次句便直敘其事!奥劦馈,表示驚惜!斑^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后兩句抒情,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君一起到龍標。
、诼劦例垬诉^五溪;隨君直到夜郎西。
(三)悟讀
合作探究:1。詩人為什么要將愁心寄與明月呢?這是什么寫法?
提示: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別照見遠隔千里的人,在這首詩中,詩人將月亮人格化,請她將自己的憂愁之心傳與王昌齡,帶去了詩人莫大的精神慰藉。借物抒情。
2、詩中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的感情?本詩借月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愁,這首詩借月抒發(fā)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同情和關切之情。
小結:通過詩人豐富的想象,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遙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化無形的思念為有形的形象使這首詩充滿同情和關切之情。
背誦全詩。
五、學生自學《天凈沙秋思》。
作者簡介及解題(學生小組交流即可)。
(一)初讀
學生閉目,隨著老師的描繪想象這幅畫面,感悟內(nèi)容,體會思鄉(xiāng)之情——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山了,太陽也回家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怎不叫人心碎腸斷?
。ǘ┘氉x
思考:《天凈沙秋思》描繪了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讀后明確: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xiàn)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三)悟讀
展開想象,將《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篇散文。(課后完成)
背誦這首小令。
結束語:
本課所選的四首古代詩歌,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極富藝術感染力。有的氣勢充沛,景象宏闊;有的烘托點染,形象傳神;有的以景寓情,蘊含理趣。“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我們多誦讀詩歌,在精美的語言與深遠的意境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
【板書設計】
古代詩歌四首
觀滄!^實景海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壯闊景象。
虛景——日月、星辰——博大胸懷胸懷博大統(tǒng)一天下。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首句楊花落子規(guī)啼寫景(時令)。
次句過五溪事件。
結句愁心寄明月抒情思念關切。
次北固山下。
敘事青山外、綠水前旅途奔波之苦。
寫景平、闊、正、懸。
江上所見景色海日、江春寫景點明時令抒情。
鄉(xiāng)書、歸雁鴻雁傳書之思思鄉(xiāng)之情。
天凈沙秋思。
寫景古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深秋晚景圖悲涼。
古道、西風、瘦馬。
抒情夕陽下腸斷天涯思鄉(xiāng)之苦思鄉(xiāng)。
惜緣。
詩歌教學設計2
【課題】高中第一學期語文起始課
【目標】學生方面,一回顧和總結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方法和任務,二了解高中階段的學習目標和方法。教師方面,一表誠意,二明理念,三提要求,四析任務,五點方法,六激信心。
【設想】以師生共同探討《回聲》的啟示貫課堂始終。
【步驟】
一、詮釋名字,自我介紹
教師導入:李清照有詞《漁家傲》云:“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我最喜歡這首詞,首先是因為這首詞所展現(xiàn)的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境界令人心馳神往,所表達的對理想的執(zhí)著精神使我引為同道,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句“天接云濤連曉霧”喚起我親切的感受,因為這里包含著我的名字。我姓金名曉濤,是你們的語文科任老師。同學們,你能否用文學筆法來詮釋自己的名字?
學生活動:用詩句或格言對自己名字做全新的詮釋,或描述一個情景來說明自己的名字的內(nèi)涵。
教師總結:我們在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氛圍中彼此認識;在以后的學習中,你們會更加深切地體會到,語文是美麗的。
[解說:語文教學課堂可以是充滿詩意美的,通過詩句來進行自我介紹也就使這例行的一環(huán)節(jié)變得充滿情趣;而學生通過有創(chuàng)意和頗具個性的介紹,不僅可讓新老師和新同學迅速地記住自己,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享受到創(chuàng)造成功的喜悅。師生間的對話雖剛開始,但預示著良好的師生關系順利地形成。]
二、一談《回聲》的啟示--表誠意,提要求
教師點撥:我們已經(jīng)共享了姓名的樂趣,接下來我們來共享思想。
老師給大家講一個童年里的故事。在一個春暖花開的 日子里,我和小伙伴結伴同游一座深山。小伙伴十分頑皮,跟大山開了一個玩笑。他先問候大山:“你好!”只聽得大山也友善的回答:“你好!”他接著又喊:“你是個壞蛋!”只聽得大山也生氣地說:“你是個壞蛋!”在旁邊的我十分不解,山與人為什么會有如此對話?今天我與大家一樣都明白是“回聲”的作用,但對童年的這段趣事,卻有著更加豐富深刻的感受。同學們是不是也從中獲得啟發(fā)?
學生活動:談聽故事后的感受。如談到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文學創(chuàng)作中作家人品與文品的關系等等。
教師點撥:我認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也是一對回聲關系。臺灣女作家、大學教授龍應臺在《機器人中學》《幼稚園大學》等文章中敘述了耳聞目睹的令人唏噓感慨的事情,如學生能閱讀而不會分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實,不只是在臺灣,我們中國的學校也正在上演這一幕。同學們,出現(xiàn)“機器人中學”,“幼稚園大學”的原因何在?你們會不會成為不會思考不敢思考的一代?
學生活動:討論原因。有學生提出比較深刻的認識,如“出現(xiàn)以上的問題顯然不能單怪學生。如果刨根想一想,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要求孩子們說一樣的話,做一樣的事情;有不同看法做法的孩子被認為是‘異端’,受到排擠。長大后顯然很難不成為‘機器人’”。
教師小結:培養(yǎng)出怎樣的受教育者,這當然跟教育者的理念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以教師的觀點為絕對權威,認為書本上的定是最標準的說法,那么學生就會逐漸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可能具備跨世紀一代所應有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如果教育者用科學的理念來教育人的話,那就會出現(xiàn)令人振奮的局面。我認為,作為一個瑞中人,他首先要做真正意義上的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這是前提,否則無法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在智育上則需要有思考、有判斷、有創(chuàng)新,否則也不可能成為出類拔的新一代。
“盡信書不如無書”,“沒有絕對的真理”,同學們應習慣于自己讀書、思考、做人。語文能力的提高不在于傾聽多少,而在于自己領悟多少。悟=心+吾,即吾之心,吾之思。今天是你們進入高中的第一堂語文課,老師借這回聲的故事,向同學們表達美好的誠意--我愿意做一個愛護、尊重你們的好老師,同時也對同學們提出較高的要求和期望--希望同學們做一個有思想的學生。這樣我們師生之間就形成了理想的“回聲”關系。
[解說: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第一個作用是表達我的誠意,溝通師生感情;其次,介紹我的教育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第三也借此初步檢測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除此之外,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不僅要讀書作文,而且要注意提高人格修養(yǎng),增強全球意識。]
三、再談《回聲》的啟示--回顧與展望
教師點撥:同學們,請回顧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用自己的“一雙慧眼”去尋尋覓覓,嘗試發(fā)現(xiàn)在初中語文學習中所存在的回聲現(xiàn)象。
學生活動:討論。一致認為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學習成績之間存在著回聲關系。
教師點撥: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是掌握語文學習的一些基本方法,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習慣。這為高中語文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有著更重要的任務,對同學們的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你們認為要提高這幾方面的能力有哪些辦法?
學生活動:討論。一致認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濃郁的學習興趣是提高以上幾種能力的良方。
教師點撥: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濃郁的學習興趣,的確是提高語文能力的前提。但是,同學們對學習習慣和方法的認識還只限于初中接觸的幾種,我再介紹幾種語文學習的習慣。如在閱讀方面,堅持讀名篇名作,制作讀書卡片,寫讀書札記;在鑒賞方面,反復涵詠,探究深入語境,體味語言之美;在寫作方面,藝術構思框架,反復修改作文;在口語交際方面,要謹慎思考,大膽開口。這些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會有步驟地安排訓練。
除此之外,最值得重視的是要有問題意識,要學會在聽說讀寫中思考,在思考中聽說讀寫閱讀。
最后,請同學們要一句話概括,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所存在的回聲現(xiàn)象。
學生活動:討論。一致認為語文方法語文學習和問題意識與語文能力之間是回聲關系。
教師總結:不想不知道,“回聲”原來如此奇妙。同學們是剛跨進高中語文課堂的高一新生,但你們已經(jīng)成功地完成了一篇高考作文題。這是一個嶄新的開始,讓我們充滿自信地同行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
[解說:高中第一節(jié)語文課負載著很重要的任務,它在新舊交替時期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因此對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任務、方法等做一個回顧和總結,與讓高一新生了解高中階段的學習目標一樣具有重大的意義。因為《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高中語文教學的“教學目的”是:“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
給《回聲》寫一篇讀后感是1999年上海高考作文題,最后的說明十分必要,可以增加學生信心,強化語文學習動機。]
四、三談《回聲》的.啟示--寫《給金老師的一封信》
布置作業(yè):給老師寫一封信,談談自己對這堂語文課,或?qū)φZ文學習的想法。
【反思】
這是堂起始課,我所確定的目標十分明確。但是怎樣實施教學,達成目標,我不想重蹈覆轍,一個人唱獨角戲,口若懸河地在講臺上說甲乙丙丁,一二三四。我決心從第一堂課開始就致力于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嘗試。經(jīng)過反復考慮,對比幾個方案,最后選擇了認為這種設計。由于它具備以下三個特點,在實施教學時比較成功。
一、構思巧妙,一線串珠。以上海高考題的材料《回聲》為引子,談《回聲》給我的啟示,串起三個內(nèi)容:一表示對新生的誠意,二表示對新世紀一代的期望,三在語文學習上指導目標與方法。
二、辨證處理開放與限制的關系。由于選擇的《回聲》故事比較淺顯,第一個討論題目的設計比較開放;但這個故事值得挖掘的東西比較多,而我這堂課有自己的目標,因此第二、三個討論初中高中語文學習中的“回聲”現(xiàn)象的設計就有明顯的限制性。從開放到限制是一個由淺到深的過程:開放是為了啟發(fā)思維,活躍氣氛,激發(fā)動機;限制是為了縱深思考,探究語文學習的途徑。
三、給自己和學生一個合適的位置。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給教師和學生都做了精心的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共同活動,實現(xiàn)了目標。我作為整個課堂教學計劃的制定者、執(zhí)行者和管理者,圍繞主題,通過廣征博引,逐步深入,逐漸具體化,最后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我沒有把講臺變成自己的舞臺,而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小結。
其實這堂課不僅體現(xiàn)了我的教學理念,代表了我的教學風格,也為我的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尋找到更為良好的環(huán)境,更為有效的途徑,更為健康的方向。
詩歌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1、喜歡欣賞兒童詩,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
2、豐富詞匯:葉子、飛、吹、飄。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小樹葉、《大風和樹葉》、《葉子飛》磁帶和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教室四周撒好了各種各樣的秋葉)放《大風和樹葉》音樂,幼兒隨老師扮秋葉飛進教室。
2、涼涼的秋風吹過來,許多小樹葉離開了大樹媽媽,有些小樹葉飄落到我們教室了,我們一起去拾小樹葉吧。請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拾到的小樹葉是什么樣子?
3、誰來說說你拾到的小樹葉是什么樣子?
4、老師用詩歌里的語言進行小結。
5、小樹葉累了,我們讓它飄落到小椅子下休息會兒吧。
二、引導幼兒欣賞詩歌《葉子飛》。
1、有首好聽的兒歌說的就是葉子,我們一起來聽聽。兒歌的名字叫《葉子飛》
2、老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幼兒完整欣賞一遍。
3、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兒歌里說了什么?
4、放錄音《葉子飛》,幼兒完整欣賞一遍
5、提問:詩歌里的葉子是什么樣的?它們飄落的時候像什么?引導幼兒學習詞匯:葉子、飛、吹、飄(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進行表演)
三、學習朗讀詩歌《葉子飛》
1、幼兒跟念兒歌——集體念兒歌——分男女念。
2、老師扮演大樹和風,幼兒扮演小樹葉,邊表演邊進行朗讀。
四、創(chuàng)編兒歌
除了詩歌里提到的小樹葉的形狀,你還能說出哪些形狀的葉子,它們像什么?我們來把它編到兒歌里去。
五、我們一起去外面看看還有什么樣的葉子,也把它編進兒歌里去好嗎?放《大風和樹葉》的音樂,幼兒學小樹葉飛出教室。
詩歌教學設計4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首結構工整而意蘊深遠的哲理詩。詩歌用形象化的語言及豐富的意象詮釋了什么是理想;理想的歷史意義,人格意義,人生意義等內(nèi)容。詩歌用充滿韻律的語言展示了對人生的理性思考,內(nèi)涵深刻。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歌。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形象化的語言,理解詩歌的主旨。
3、結合個人經(jīng)歷,能對自己有所啟發(fā),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的主旨。
2、教學難點:
結合實例,詮釋詩歌中的意象,體會語言。
【教學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及其優(yōu)秀事跡
教師:
1、流沙河個人簡介,圖片。
2、準備課文朗讀的錄音磁帶。
【設計思路】
本文是一首詮釋理想的哲理詩,內(nèi)容深刻。在內(nèi)容上與第一單元的《在山的那邊》一以貫之,在授課時,結合《在山的那邊》引入新課教學;抓住詩歌教學的主要特點,突出朗讀訓練;同時采用讓學生自立學習,小組合作探討,教師加以點撥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指導其從社會生活及人生體驗中找出例證,理解,賞析詩歌形象化的語言,有助于詩文的思想內(nèi)化為學生自身的情感意識。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舊知識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里,我們感受的是課文作者對于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那么,什么才能造就我們美好的人生,點亮你的一生呢?列夫。托爾斯泰這樣告訴我們“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苯裉欤妥屛覀円黄鹱哌M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相信他一定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板書課題)
(設計這一導入語,是按照奧蘇伯爾的學習的同化理論,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網(wǎng)絡,即已學過的,同樣談理想的現(xiàn)代詩《在山的那一邊》,與今天所學的新知識相聯(lián)系,易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產(chǎn)生求知欲,好奇心,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進入本課的學習 。)
二、形式朗讀,整體感知
1、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
要求:認真聽,品味語氣,語調(diào),把握韻律,節(jié)奏,在詩中作好標記。
2、自由朗讀,帶著問題思考:
、 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
⑵ 圍繞這一主旨,詩歌寫了哪幾方面的內(nèi)容?
3、集體朗讀,合作探究:
課堂交流,明確:詩歌主旨—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
(這樣設計,目的是抓住詩歌教學的主要特點,以誦讀為切入點,突出朗讀訓練,既鍛煉了學生的朗讀能力,也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研討賞析打下了基礎。)
三、讀探究,品味語言
學生分成5~6個小組,確定小組主持人,采用腦風暴法,針對問題,合作探究。
1、師出示小組學習要求:逐段研討,深入思索,反復咀嚼,品味語言。
2、師進行學法指導:
、 各人暢所欲言自己的閱讀體驗。
、 理解詩句時注意課前搜集到的名人事跡。并聯(lián)系社會生活及個人經(jīng)歷,這些實例將會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詩歌。
3、師針對各段內(nèi)容,分別列出思考題以引導學生的探討思路,視交流情況適時知道。
第1小節(jié)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你能仿照本節(jié)的結構,寫幾句話嗎?
提示:A、比喻,頂針。B、仿寫。
提示學生注意分析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
第2、3小節(jié)這兩小節(jié)表達了什么意思?能試著舉例說明嗎?
提示:A、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理想,正是這些不斷提升的理想推動了人類的不斷進步。(“饑寒”中思“溫飽”,“溫飽”后求“文明”)舉例難度不大……B、分析“珍珠鏈”,“脊梁骨”的作用。
第4小節(jié)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義?
提示:理想的實現(xiàn),往往要經(jīng)歷多次挫折和失敗。
第5小節(jié)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意義。
提示:理想給人力量。
第6、7小節(jié)“獲得”與“犧牲”分別指什么?“副產(chǎn)品”的本體是什么?有理想的人為什么也會“酸辛“?
提示:兩個詩節(jié)在內(nèi)容上相聯(lián)系,“獲得“是為理想奮斗的幸福感,理想實現(xiàn)后的喜悅;伴隨而來的個人榮譽只是“副產(chǎn)品”;“犧牲”的是個人利益,覺得“酸辛”的是不為人理解,獨自吶喊,奮斗的孤獨。典型實例:魯迅。
第8小節(jié)你能舉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遭不辛;理想使不辛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么是“大寫的人”?
師提示舉例,如“江姐“。然后引導學生再舉例,加深理解。
第9小節(jié)與第8小節(jié)相聯(lián)系,第8小節(jié)正面寫理想的人生意義,而第9小節(jié)則從反面切入,連“罪人“,”浪子“都因為有理想而改變了自己,更何況一般人呢。
第10、11小節(jié)在內(nèi)容上,兩個詩節(jié)有何不同?
提示:第10小節(jié)從被動方面理想被曲解,玷污,該怎么辦;第11小節(jié)寫有些人主動放棄理想而產(chǎn)生的后果。
第12小節(jié)總結全詩,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重點突出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注意在學法上的指導,使學生有法可循,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品嘗成功的喜悅。同時實例的運用也使課文的思想觀念轉(zhuǎn)化為了學生可以理解的情感意識,也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輕松的交流中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
四、拓展延伸,注重自身體驗
1、閱讀體驗:
讀完流沙河頗富哲理的〈理想〉,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體會。試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怎樣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2、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試模仿課文也寫幾句,看準表達得形象生動(這一過程的設計),體現(xiàn)了知識的鞏固與遷移;學習體會的及時交流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
五、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朗讀,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的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讓我們牢記托爾斯泰的名言,樹立崇高的理想,并以此為航標燈,為實現(xiàn)他而努力奮斗,愿大家都能成為一個有理想的,高尚的人。
六、作業(yè)設計
1、完成“研討與聯(lián)系”。
2、將學習體會整理成300字的隨筆。
詩歌教學設計5
《絕句》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仿佛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fā)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贊美。
無論從詩句內(nèi)容還是在學詩體驗上,二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另外結合教材圖文并茂、詩句韻味優(yōu)美適于誦讀的特點,教學中教師應該大膽放手,營造學詩意境,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鼓勵學生誦讀,加深對詩句內(nèi)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信息資料】
1、生字卡片、課件或插圖,適合讀詩配樂的音樂資料。
2、收集曾經(jīng)讀背過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
〖對話平臺〗
一、回顧
1、背誦《望廬山瀑布》,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2、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方法。
鞏固積累,引導方法,為《絕句》的學習做準備。
二、自讀
1、按上節(jié)課的方法,自讀學習:
學習生字,進行識記,讀準字音。
2、交流自學情況:
出示卡片認讀生字,(鷺、含、嶺、泊、吳)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個別字注意擴詞練習,加深學生對字意的理解,促進識記。
3、指讀詩句:
抓住重點的字音,進行指導。如:“翠”讀“平舌音”,“泊”讀“bo”不要發(fā)成“be”的'音等。
挖掘?qū)W生識字經(jīng)驗,引導主動識字。加強識字經(jīng)驗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多渠道識字的良好習慣。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吳、含、窗、嶺、鳴、絕、泊、柳”,引導學生從字形、結構等方面進行觀察。找出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書寫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說清楚。
2、教師范寫難點字,邊寫邊強調(diào)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窗”注意不要丟掉“囪”字上面的小撇!昂焙汀皫X”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嶺”里面的是“令”。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組織學生間的相互評價。
寫字是低年級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教學中應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氣,抓實抓好。以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寫字習慣。
四、感悟
1、出示詩句(不出現(xiàn)插圖),默讀詩句,利用工具書自學詩句內(nèi)容。
2、啟發(fā)思考:
如果讓你為這首詩配上一幅畫,你覺得畫面上應該畫些什么,并說出理由。
3、組內(nèi)交流:
有條件的可采用適當?shù)臅r間讓學生動筆畫簡筆畫,并說出這樣畫的理由。交流過程中要注意重點字詞的理解。如:“含”“東吳”。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這首詩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創(chuàng)設情境,變“話”為畫,有機地轉(zhuǎn)化學習活動,在學生想畫、說畫、賞畫、評畫的過程中,理解了詩句的大意,體現(xiàn)學科整合的思想。但組織過程中要注意“畫畫”不是活動的主體,只是理解詩意的一種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費過長時間,以免喧賓奪主,偏離重點,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
五、誦讀
1、出示插圖或?qū)W生的優(yōu)秀畫作,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圖文對照,啟發(fā)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以及詩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濃的特點。
3、采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讀背詩句。如:自讀、小組合作讀、配樂讀、指畫面讀等,實現(xiàn)美讀成誦的學習目標。
六、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
2、有條件的可以召開一個小型“詩歌朗誦會”,展示學生課外的古詩積累情況。
詩歌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學習本詩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寫法。
體味詩人對自由的熱烈向往與積極奮進的精神。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大海的象征意義、揣摩詩的意境。
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復雜的心緒。
教學難點
把握本詩的感情線索,理清結構層次。
品味形象生動的語言。
教學方法
誦讀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誦,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
問題研究法。對比較難以理解的詩句,組織學生討論研究。
閱讀評點法。對精彩的詞句引導學生鑒賞評述。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是詩的國度,當我們徜徉在唐詩宋詞優(yōu)美的詩境中時,也不妨調(diào)轉(zhuǎn)藝術的輕舟,揚起思維的雙漿,馳向外國詩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領略到另一番藝術的優(yōu)美風光。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寫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詩--《致大海》。
二、解題
1.作者簡介:普希金(1799-1837),19世紀俄羅斯的偉大詩人。在俄羅斯文學中,他是積極浪漫主義的開創(chuàng)者,也是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普希金堅定地站在十二月黨人一邊,反對專制農(nóng)奴制度,熱愛、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普希金寫了不少形式多樣、題材廣泛的作品,詩體小說《歐根≈#8226;奧涅金》是他的代表作。普希金對俄羅斯文學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被高爾基譽為“俄國文學之始祖”。
2.背景介紹
《致大!穼懹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政治詩而引起沙皇的驚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熱愛自由,不愿阿諛逢迎敖德薩總督,于1824年又被革職遣送回鄉(xiāng)(第二次流放)。臨別前夕,詩人登上高加索海邊的巖石,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經(jīng)歷,想起與大海有關的英雄,不禁思緒起伏,寫下了這首詩篇。
三、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由于詩歌具有跳躍性,學生初讀這首詩時,一時難以把握這首詩的結構思路。教者可設計下面兩個問題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去領悟思考,從而把握詩歌的思路。
問題一:詩人面對洶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關的詩句畫出來。
學生邊輕聲誦讀邊圈點思考,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明確:對大海的熱愛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傷痛苦(1節(jié)——7節(jié));緬懷英雄拿破侖和偉大的詩人拜倫(8節(jié)——13節(jié));永久懷念大海(14節(jié)——15節(jié))。
問題二:以上內(nèi)容是通過什么線索把它們貫穿起來的?
明確:詩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為線索來組織這些材料的。
具體研習
問題一:詩人為什么如此熱愛大海,大海有沒有象征意義?
明確:因為大海有廣闊的胸懷,驚人的威力,壯麗的景色。如詩句“翻滾著蔚藍色的波浪,/和閃耀著嬌美的容光!薄ⅰ皾O夫們的溫順的風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護”、“但當你洶涌起來而無法控制時,/大群的船只就會被覆亡。”更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詩歌的第一句“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即揭示了這種象征意義。
問題二:作者對大海的禮贊反映了什么?
明確:反映了詩人對自由的熱愛與追求。
問題三:詩人面對大海為什么又感到悲傷痛苦?
明確: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詩人失去自由的“苦惱心傷”。如詩句:“還因為那個隱秘的愿望而苦惱心傷!”、這里“隱秘的愿望”即第6節(jié)詩人所寫的“我曾想永遠地離開……但是我卻未能如愿以償!”詩人為未能逃脫監(jiān)禁而悲傷痛苦。
問題四:詩人由大海而想起與大海有關的英雄拿破侖和偉大詩人拜倫,這反映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詩人極力贊頌英雄拿破侖和偉大詩人拜倫,一方面表明詩人對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詩句:“正像你一樣,他威嚴、深遠而陰沉,/他像你一樣,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詩人對二人結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壯志難酬的悲哀,如詩句“世界空虛了……大海洋呀,/你現(xiàn)在要把我?guī)У绞裁吹胤??/p>
。ㄒ陨涎辛,學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輕易加以否定。另外要求學生通過具體詩句來表明自己的看法,切忌架空分析。)
欣賞品味
欣賞品味是在對全詩理解基礎上的更高一層次的教學活動。在學生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選擇1—2節(jié)處自認為最精彩之處進行品味,并組織學生討論評判。
欣賞品味例一:好像是朋友的憂郁的怨訴,/好像是他在臨別時的呼喚,/我最后一次在傾聽/你悲哀的喧響,你召喚的喧響。
大海這一意象已滲透了詩人強烈的主觀情感。因為詩人將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個地方,因而大海也仿佛在為詩人發(fā)出“憂郁的怨訴”,而大海又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這臨別時,她又向詩人發(fā)出了“召喚的喧響”,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喚。因而詩人在第3節(jié)中不禁直抒胸臆:“你是我心靈的愿望之所在呀!”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自由的向往與矢志追求。
欣賞品味例二:我曾想永遠地離開/你這寂寞和靜止不動的海岸,/懷著狂歡之情祝賀你,/并任我的詩歌順著你的波濤奔向遠方,/但是我卻未能如愿以償!
這里“寂寞和靜止不動的海岸”是指詩人將要離開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遠地離開”是指詩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尋求那自由的生活。進而詩人想象離開囚禁之地時的“狂歡之情”,并用“任我的`詩歌順著你的波濤奔向遠方”這一形象的詩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創(chuàng)作,再也不必擔心遭到監(jiān)禁,但是詩人的美好愿望卻未能“如愿以償”,因而詩人在詩中反復強調(diào)自己的“苦惱心傷”!
欣賞品味例三:為自由之神所悲泣著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陰惡的天氣喧騰起來吧,激蕩起來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經(jīng)將你歌唱。
這里的“歌者”指拜倫。拜倫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同時也是一位為自由而戰(zhàn)的革命者,因而詩人對他十分崇敬,認為他雖已離開人世,但他的“桂冠”棗詩人作品與精神卻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詩人充滿激情地呼告大!靶v起來吧,激蕩起來吧”,為偉大的詩人而歌唱!詩人在這里緬懷拜倫,贊美拜倫,正是贊美為自由而獻身的崇高精神。
欣賞品味四:我整個心靈充滿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巖,你的海灣,/你的閃光,你的陰影,還有絮語的波浪,/帶進森林,帶到那靜寂的荒漠之鄉(xiāng)。
詩人從拿破侖與拜倫兩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別大海時,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茫然”和“苦惱心傷”,這時“我整個心靈充滿了你”,這里的“你”就是爭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這種理想棗峭巖,海灣,閃光,陰影,波浪,帶到“荒漠之鄉(xiāng)”棗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詩人的心靈由“大!倍玫綇氐椎膬艋,詩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華。
根據(jù)本課的體裁特點,主要進行誦讀訓練,通過學生有感情的朗誦,進一步體味詩人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可要求學生劃出詩歌誦讀時的停頓與重音。
如1段-4段朗誦時的停頓與重音:
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滾著/蔚藍色的/波浪,
和閃耀著/嬌美的/容光
好像是/朋友的/憂郁的/怨訴,
好像是/他在臨別時的/呼喚,
我/最后一次/在傾聽
你/悲哀的/喧響,你/召喚的/喧響
你/是我心靈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時常沿著/你的岸旁,
一個人/靜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還因為/那個隱秘的愿望/而苦惱心傷!
我/多么熱愛/你的回音,
熱愛你/陰沉的聲調(diào),/你的深淵的/音響,
還有那/黃昏時分的/寂靜,
和那/反復無常的/激情
。ㄒ陨嫌柧毥處煈髡b讀指導。各句中誦讀時的停頓,除語法停頓外,還有邏輯停頓,其作用是為了強調(diào)某一事物,突出某個語意或某種感情。如“你/是我心靈的愿望/之所在呀!”在“你”處略作停頓,突出強調(diào)了“大!薄Ub讀時的重音也是為了強調(diào)某種語意或突出某種感情。如“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自由奔放”四字重讀,突出強調(diào)了“大海”的象征意義。)
四、課堂小結
欣賞詩歌,首先必須把握詩歌的意象。意象是溶注了詩人思想情感的物象,它往往又具有某種象征意義,本詩中的“大!奔仁亲杂删竦南笳,也是詩人借景抒情的對象,因而“大!苯噶嗽娙说闹饔^情感。把握了此點便等于掌握了解讀詩歌的鑰匙,另外要欣賞品味詩歌深刻的內(nèi)涵和佳妙之處,還必須通過反復的誦讀,只有這樣涵泳咀嚼才能探微覽勝,深入佳境。
五、布置作業(yè)
反復誦讀《致大!罚茏龅矫摳謇收b。
誦讀普希金的《致恰阿達耶夫》,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
詩歌教學設計7
活動目的:
1、通過欣賞誦讀《小池》《江南》,感受古詩所描寫的意境,欣賞兩首詩的異同。
2、認讀有偏旁的漢字,知道相同偏旁的字都有相關的意義。
活動準備:詩文圖、字卡、CD碟、教材、古典樂曲。
活動過程:
一、朗讀表演:《山居秋瞑》
二、導入新課:
1、閱讀教材,聽錄音欣賞《小池》《江南》,跟讀、模仿讀詩文。
2、看詩文畫面欣賞理解詩文內(nèi)容:
。1)《小池》寫了什么?泉水、樹蔭、小荷、蜻蜓、一幅水上的景致畫面。
。2)《江南》是怎么寫蓮花和水中的魯?shù)模?/p>
蓮葉何田田,魚戲蓮塘的東、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變化生動傳神地描摹出
魚戲蓮戲水的動態(tài)。
。3)告訴幼兒蓮花、荷花是同一種花。兩首詩寫的都是荷花,讓幼兒仔細讀一讀,在描寫上的有什么時候不一樣?
。4)請幼兒找到詩文的文字部分,找出教師出示的大字卡的生字,讀出來。
《小池》:蜻蜓、荷、蔭《江南》:采蓮
根據(jù)偏旁給字歸類:蜻蜓、荷、蔭、蓮
。5)教師小結“蜻蜓”是“蟲”字邊的字,“蟲”字旁字都與昆蟲有關,請幼兒說說還認識哪些“蟲”字旁的.字。教師將幼兒說出的字寫出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認讀。
(6)“蔭”和“荷”是“艸”字頭的字,“艸”字頭的字都與植物有關,幼兒說說還有哪些字是有“艸”字頭。教師將幼兒說出的字寫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認讀。
三、教師帶領幼兒在音樂伴奏下,誦讀、背誦古詩。
四、活動結束。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頭。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獻,
魚戲蓮葉北。
詩歌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天凈沙·秋思》,想象詩中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2、引導學生揣摩詩中的典型意象在詩歌表達中的作用,并在勾連其他詩歌中加深理解,在情境中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揣摩詩中的典型意象在詩歌表達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勾連其他詩歌,引導學生加深對古詩意象的含義與作用的理解。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古詩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留下來質(zhì)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fā)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唐詩、宋詞和元曲是重要的藝術經(jīng)典。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一首唐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首元曲:《天凈沙·秋思》,并且一起探索這兩首詩歌中的意象。
【設計意圖】明確課堂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整體感知
1、作家梁曉聲說:讀書是一種幸福,老師要補充一句:讀詩是一種更大的幸福。老師讀,同學們認真聽,標出易讀錯的字音,聽清節(jié)奏。
2、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的大聲朗讀詩歌。(仿讀,讀準字音,重音、節(jié)奏。)
3、指名說說讀詩的感受,并試著讀出自己的感受,師鼓勵肯定。
【設計意圖】營造情境和引導整體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感。
(三)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了解“意象”。
1、賞析詩中的意象。
(1)介紹“意象”的概念。
古詩中的`意象,可以這樣理解:象:詩中所寫之“景”,所詠之“物”。意: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感的景和物。詩人的思想感情,借意象來表達、傳遞。
(2)介紹本詩寫作背景。
得知好友王昌齡仕途屢遭挫折,被貶龍標,李白深表同情和關切,寫詩遙表關懷,希望帶去一點慰藉,分擔他的愁苦。李白在詩中選取了哪些景和物呢?(楊花、子規(guī)、明月等)
(3)楊花和子規(guī)是什么?有什么特點?(楊花,柳絮,是漂泊無依的形象。子規(guī)即杜鵑,啼聲哀切,“杜宇聲聲不忍聞”。)
(4)景物紛繁,作者選取它們是隨手拈來還是有意挑選呢?如果你是李白,猜一猜他選這些意象的原因。用“我選這些意象的原因是……”的句式表達。(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特選楊花和子規(guī),不僅因為它們能點明暮春時節(jié),還由于它們能烘托凄涼、悲惋的氛圍,以寄寓作者嘆飄零、感離恨的特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其中的嘆息感傷之情。
3、師生共同總結詩歌意象的內(nèi)涵和它在詩歌鑒賞中的作用。
(四)學習《天凈沙·秋思》
1、學生自讀詩歌,找到詩中描繪的意象。(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匯報學習成果)
2、本詩一詞一景,把多個意象直接組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描繪了一幅蕭瑟悲涼的深秋晚景圖)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對詩中意象的理解,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用第一人稱來描述這個畫面。其他同學隨他的描述來體悟詩情(表現(xiàn)了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與惆悵)
3、有感情地朗讀。
渲染情境:干枯的藤、衰老的樹,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小小的橋、潺潺的流水,近處坐落著幾處人家。古舊的道路、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疲憊不堪的瘦馬。夕陽已經(jīng)朝西方落下,思家懷鄉(xiāng)的漂泊人還遠在天涯。
師生共同朗讀《天凈沙·秋思》。(低緩憂傷)
4、當堂背誦積累。
古詩不僅要欣賞,更需要積累。請同學們背誦這兩首古詩。(當堂練背,試背。沒背好的課后背誦并默寫)
【設計意圖】加深對詩歌中意象的內(nèi)涵和作用的理解。
(五)拓展積累
你還知道哪些詩歌中的典型意象?舉出具體的詩句為例,分析這種意象寄寓的是作者怎樣的情感。
舉例如明月、蟬、柳、紅豆等。
【設計意圖】更進一步地加深對詩歌中意象的內(nèi)涵和作用的理解。
(六)布置作業(yè)
朗讀課本后“積累與拓展”第五題中的詩句,課下搜集整理其他借明月抒發(fā)思鄉(xiāng)懷友之情的詩句,并按照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分類(如遭貶流放、戰(zhàn)亂流離、在外求學……)。
【設計意圖】閱讀積累更多詩歌,并搜集整理中加深對古詩中意象的含義與作用的理解。
詩歌教學設計9
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歌中人物形象的內(nèi)涵,把握詩歌中常見的幾類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通過練習,掌握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答題技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講練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形象的鑒賞能力,激發(fā)學生對詩歌等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難點:掌握解答鑒賞詩歌形象類題目的步驟及方法。
教學內(nèi)容:
本節(jié)課分別從詩歌人物形象內(nèi)涵,常見的幾類人物形象,鑒賞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答題技巧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
1.講授法:
通過教師的示范講授,調(diào)動學生的知識儲備,消除對詩歌鑒賞的神秘感,增強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興趣。
2.討論法:
剛開始進行詩歌鑒賞,會有一定的難度,組織有效的討論,會激活學生的思維。
3.練習法:
通過一些典型的練習,使學生掌握詩歌形象鑒賞的規(guī)律和方法。
課堂類型:
復習課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情分析:
作為高中學生,可能從小到大讀過也積累過很多古典詩詞,但僅停留在淺層次的理解和背誦上。高一高二在必修文本中,也學習過古典詩詞單元。學生基本上能讀懂詩歌內(nèi)容,能感知詩歌意境和情感,但不能準確地用語言表達出來,處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瓶頸”階段。在高三前兩次的檢測中,詩歌鑒賞題失分較多,很多學生想掙分,但苦于方法不當,經(jīng)驗不足。面對新課標和高考的雙向需求,高三學生迫切需要掌握一套科學而系統(tǒng)的鑒賞詩詞的方法。通過復習,了解高考命題的動態(tài):通過練習,掌握答題步驟及方法,以期減少答題失誤,為高考爭分。
本節(jié)課,作為詩歌鑒賞專題的第一課,針對學生的需求,很有必要進行系統(tǒng)的知識講授,以及初步的方法點撥,在授之以“魚”的同時授之以“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前播放電視劇《蘭陵王》的插曲《手掌心》,用古典韻律和歌詞營造詩歌意境。
設問:在中國歷史中蘭陵王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ㄒ龑W生思考回答,教師歸納。)
答案預設:是一個大英雄!懊踩嵝膲眩羧菁婷馈。摯愛鄭妃,驍勇善戰(zhàn)。邙山大戰(zhàn),以五百勇士,力克北齊。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大英雄。
教師導入語:
蘭陵王的形象深入民心,深受人們敬重,士兵們創(chuàng)作《蘭陵王入陣曲》歌頌他,文人們創(chuàng)作《蘭陵王》詞牌名紀念他。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也有許多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鑒賞詩歌的人物形象。(板書課題)
2.考綱解讀
《考試說明》對詩歌鑒賞的總體要求:
①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②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其中,“形象”解決“寫什么”問題;“語言和表達技巧”解決“怎么寫”問題;“作者的思想內(nèi)容和觀點態(tài)度”解決“為何寫”問題。
高考主要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感情四個方面命題,分值為11分,能力層級為E級。
二、知識講解
1. 什么是詩歌的形象?
詩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chuàng)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
2. 詩歌形象的類別。
人物形象:(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景物形象:(寫景詩的景象)
事物形象:(詠物詩的物象)
具體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3.出示學習要點:
。1)了解詩歌常見的人物形象及蘊含的情感。
(2)如何鑒賞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
。3)掌握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命題規(guī)律及答題技巧。
三、課堂練習
(一)常見的人物形象有哪些?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指出一組同學回答,其余同學補充、點評。
教師歸類小結:
詩歌常見的人物形象可劃分為五類:
1.英雄
作者或借英雄抒發(fā)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如曹操《短歌行》;或借古人得志反襯自身蹉跎歲月碌碌無為,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或用之體現(xiàn)自己報國無門的悲憤,如范仲淹、辛棄疾、陸游、岳飛等人;或借此表達對古人的景仰之情。
2.謫客
文人騷客被貶謫到偏遠之處,多有羈旅行役之作,往往借景抒情,抒發(fā)貶謫之悲,飄泊之苦、懷才不遇之感,宦海沉浮之嘆。
3.隱士
詩人看慣了官場的勾心斗角,世俗社會的渾濁不堪,退居田野鄉(xiāng)間,與鄉(xiāng)人為伍,與明月作伴,抒寫清閑安逸生活,贊美田園美好,吟詠情性。相關的意象常有菊花、青松、釣客等。
4.游子
辭故土,游異鄉(xiāng),睹物而傷情,頓生親人之思、家園之戀。明月、笛聲、草木花卉,乃至季節(jié)更替都會觸發(fā)其內(nèi)心情感。
5.閨婦
閨婦獨守空房,每在夜深人靜之際或季節(jié)更迭之時,別離的苦情、對游子的思念、凄冷寂寞的悲傷或美人遲暮之感便油然而生,另外還有作者假托思婦閨情寄寓自己人生感慨的。
。ǘ┤绾畏治鋈宋镄蜗螅
1.真題熱身
簡析下面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
訴 衷 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于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教師點撥:
。1)知人論世。
結合詞后“滄州”的注釋,暗示了詩人被罷黜貶謫的處境。通過課內(nèi)文本的學習我們又知道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主張抗金北伐,收復中原失地。
(2)關注細節(jié)。
抓人物動作,“匹馬戍梁州”表明詩人曾經(jīng)金戈鐵馬,馳騁疆場,作戰(zhàn)勇猛無畏。
抓人物神態(tài),“淚空流”“空“表明被朝廷棄之不用。
抓人物心理,“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表明詩人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
【參考答案】
詩歌描寫了一個被閑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詩中人物曾經(jīng)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xiàn)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
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2. 真題探究。
尋陸鴻漸不遇
皎 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注:帶郭,意即靠近外城。
小貼士:
茶圣陸羽
陸鴻漸,名羽,終生不仕,隱居在苕溪(今浙江吳興),以擅長品茶著名,著有《茶經(jīng)》一書,被后人奉為“茶圣”“茶神”。
問:詩中的陸鴻漸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教師點撥】
分析詩歌形象還可以從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喜好、行蹤入手,以小見大地窺察人物的內(nèi)在品性及精神境界。
。3)留意環(huán)境描寫。
首聯(lián)陸鴻漸居住在外城桑麻掩映之處,可見環(huán)境之幽僻。
頷聯(lián)“籬邊菊”象征著隱逸之情高雅脫俗。
頸聯(lián)“扣門無犬吠”更是襯托了環(huán)境的寂靜。
尾聯(lián)通過對人物行蹤的敘述,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自在。
【參考答案】
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過對陸鴻漸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xiàn)了他的高潔不俗。最后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敘述,側面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疏放。
作者通過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xiàn)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能力提升
1.命題揭秘:(讓學生自己概括)
鑒賞人物形象是詩歌鑒賞的一個重要方面,高考主要有以下考查形式:
(1)分析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主人公(詩人)形象?
(2)詩中人物形象的特點是怎樣的?
。3)這首詩中,詩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4)試分析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請結合詞句簡要回答。
2.對應直練:
賦得自君之出矣
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教師連問,學生舉手搶答。
什么人物形象 ?(思婦形象)
人物有什么特點?(因思夫而無心勞作,日漸消瘦。)
采用了什么藝術手法?(比喻。以月由滿至虧,暗指人物體形消瘦,容顏日益憔悴。)
表達了什么情感?(對夫君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
【參考答案】
塑造了一個因為丈夫遠行久而未歸,內(nèi)心空虛,無心勞作、日益憔悴的思婦形象。
3.概括答題步驟。(由學生討論合作完成)
第一步:要在文段的開頭點出詩中的形象特點,即用一句話“蓋帽”。
第二步:結合具體文句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如果詩歌運用了某種藝術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手法。
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會意義或蘊涵的作者情感。
答題范式:分析形象=總括+具體分析+情感
4.鞏固提高:
溪 居
柳宗元
久為簪組束,幸此南夷謫。
閑依農(nóng)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注:簪組:這里是做官的意思。 夜榜:夜里行船。
。1)提問: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學生活動:同桌討論、回答,其余同學點評、補充。
教師點撥:
這首詩是柳宗元被貶官永州居處冉溪之畔時的作品。
全詩寫謫居佳境,茍得自由,獨來獨往,偷安自幸。
前四句敘述到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徑;后四句敘述自己早晚的行動;首尾四句隱含有牢騷不平之意。表面上自我排遣,也自得其樂,實際上曲折地表達被貶謫的憂憤,孤獨苦悶之情隱入字里行間。
【參考答案】
第一步:詩中塑造了一個被貶謫的官吏的形象。 (總括)
第二歩:頷聯(lián)中“閑依”和“偶似”看似像隱士悠閑自在,實則閑散無聊。尾聯(lián)抒發(fā)了被貶謫時的孤獨與苦悶。 (分析)
第三步:全詩抒發(fā)了詩人壯志難酬,苦悶孤獨的憂憤之情。 (情感)
(2)提問:沈德潛評價這首詩說“不怨而怨”。請簡要分析。
審題提示:
從兩個角度審題分答:“不怨”指什么?“怨”又指什么?
【參考答案】
詩人有親近自然的機會,所以用“幸”字說明“不怨”;但“來往不逢人”的孤獨,又顯示出貶官的抑郁,所以又“怨”。
五、總結回顧
提問: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ㄖ该瑢W回答,其他同學互談互評。)
教師小結:
通過鑒賞古典詩詞的人物形象,使我們與古人對話,了解到了古人特有的性格與情感。通過本節(jié)課的講練學習,希望同學們牢固掌握形象類習題的鑒賞方法,活學活用,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贏得高考中屬于自己的分值。
一句話概括為:
人有千態(tài),英雄、謫客、隱士,人人不同;
審題百思,背景、細節(jié)、環(huán)境,環(huán)環(huán)相扣;
答題三步,總括、分析、情感,步步緊逼。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創(chuàng)新設計》P98 “板塊一”。
板書設計:
鑒賞詩歌人物形象方法:
知人論世
關注細節(jié)(神態(tài)、動作、心理)
環(huán)境映襯
答題模式:分析形象=總括+具體分析+情感
詩歌教學設計10
課前準備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課前預習能力,所以在進行主題閱讀之前,我先讓學生課前預習這三首詩歌,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讀準字音,弄懂難以理解的詞語,流利朗讀詩歌;查閱作者謝爾·希爾弗斯坦的相關資料。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流利有感情的誦讀詩歌
2、以讀促悟,學思結合,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蘊含的智慧
3、合作探究謝爾·希爾弗斯坦兒童詩的寫作特點
4、激發(fā)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在學生心里埋下一顆詩意的種子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意思,學生能個性化的解讀詩歌哲理
教學難點:探究謝爾·希爾弗斯坦兒童詩的寫作特點,激發(fā)學生詩歌閱讀興趣
教學準備
PPT 閱讀記錄卡
教學過程
一、圖畫激情,導入詩歌(4分鐘)
1、PPT出示謝爾·希爾弗斯坦的自畫像
師:孩子們,圖片上的這個人給你的第一印象怎么樣呢?(隨機抽取3名學生發(fā)表見解)
師:哈哈,同學們都覺得畫上的大叔似乎不太面善,但是謝爾大叔卻很喜歡你們,給你們創(chuàng)作了很多有趣的詩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謝爾·希爾弗斯坦的其中三首特別有意思的小詩。
2、學生分享謝爾·希爾弗斯坦的相關資料
師:課前,大家都做了課前預習,對我們的謝爾大叔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請一位同學來分享一下他所收集到的資料。
二、初讀詩歌,理解大意(8分鐘)
1、請學生先大聲自由朗讀三首詩歌,著重選擇自己喜歡的詩歌多讀幾遍。
2、指明三名學生各自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詩歌全班朗讀,并簡單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3、再請三名學生評價同學的'朗讀(優(yōu)缺點)
4、教師范讀詩歌,特別強調(diào)多音字“抹”的讀音
5、全班齊讀詩歌
三、研讀詩歌《總得有人去》《作業(yè)機》《斑馬的問題》(10分鐘)
1、給學生分發(fā)閱讀記錄卡,說明怎樣記錄(每個學生選擇一至兩首自己選擇的詩歌,邊讀自邊思考,填好閱讀記錄卡。)
我喜歡的詩歌
我的疑問
我的體會
詩歌特點
2、教師向?qū)W生說明詩歌特點可以從寫作手法和語言特點等方面來分析,并利用ppt向?qū)W生解釋常用的詩歌寫作手法。
3、學生自由讀詩歌,獨立思考記錄閱讀卡。
四、合作交流、匯報探究(15分鐘)
1、學生小組內(nèi)交換自己的閱讀記錄卡,交流自己的意見。
2、全班交流,匯報詩歌。
每一首詩請一個代表做主講人,交流閱讀記錄卡,三至五個同學做補充,教師主持并相機點撥,其他同學認真思考,積極配合,記錄做筆記。(強調(diào)學生個性化的解讀詩歌)
五、教師總結,布置作業(yè)(3分鐘)
教師小結三首詩的寫作特點,帶領學生探究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的風格,并鼓勵學生去閱讀其他謝爾·希爾弗斯坦的詩歌,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的智慧,寫作的特點。
作業(yè)二選一
1、課外閱讀《愛心樹》《閣樓上的光》《失落的一角》。
2、自己嘗試創(chuàng)造一首兒童詩。
板書設計
謝爾·希爾弗斯坦
《總得有人去》 想象豐富
《作業(yè)機》 明快幽默
《斑馬的問題》 平易自然 富有童趣
詩歌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感受詩歌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2.通過收集詩歌、創(chuàng)作詩歌、朗誦詩歌等多種活動,進一步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誦、創(chuàng)作、收集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詩歌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古今中外的詩人,用妙筆給我們留下了無數(shù)優(yōu)美的詩篇,叩擊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詩歌,輕叩詩歌的大門。(板書課題)
二、了解詩歌
1.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我們朗讀并學習了很多詩歌,你覺得什么是詩歌?
我國現(xiàn)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xiàn),而且在精練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jié)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于散文的.語言!
2.詩歌有什么特點呢?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豐富的想象、聯(lián)想和幻想;第四,語言讀來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
三、合作編小詩集
1.請各組把課前編好的詩集,帶到前面展示。
2.各組組長分別介紹。
(1)詩集的名字、封面、目錄。(2)編排內(nèi)容:收集的詩、寫的詩、與詩有關的故事或資料。
(3)編排形式:給詩歌分類、配插圖。
四、詩歌朗誦會
詩歌朗誦會現(xiàn)在開始。希望同學們在朗誦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魅力,體會詩歌的情感。
1.課內(nèi)的詩歌。
(1)回顧《短詩三首》《綠》《白樺》《在天晴了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短詩三首》感受冰心對往事的懷戀,對母愛和大海的贊頌;《綠》想象艾青眼中春意盎然的綠色;《白樺》體會葉賽寧對白樺的喜愛之情;《在天晴了的時候》與戴望舒一起在雨后漫步。)
(2)小組交流,讀出詩歌的韻味。
溫馨提示:用恰當?shù)恼Z氣讀出詩歌表達的情感;表情、手勢要自然。
(3)小組展示并評比。
2.收集的詩歌。
(1)大家收集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歌,請在組內(nèi)朗讀。(先背或讀出自己喜歡的一首詩歌,再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2)小組討論選擇哪幾首詩歌朗誦,采用什么樣的形式能使本組的朗誦更精彩。
(3)推選代表,全班交流,并告訴大家你為什么喜歡它。(可以從詩人、內(nèi)容、形式等角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3.創(chuàng)作的詩歌。
剛才朗誦的都是別人的詩歌,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我們自己也創(chuàng)作了詩歌,F(xiàn)在就是同學們大顯身手的時刻,請把你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充滿感情地誦讀給大家聽。
學生誦讀自己的詩歌。
小結:詩歌就在我們身邊,詩歌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聽了大家的原創(chuàng)詩歌,我相信,有朝一日,我們班會有人成為詩人,讓我們一起期待著這一天!
五、拓展延伸
1.通過這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輕叩詩歌大門,你有什么收獲呢?(我們在學習中獲得了關于詩歌的知識,知道了理解、欣賞詩歌的方法,還學習了一些寫詩的方法。)
2.我們在詩的海中徜徉,我們在詩的海邊拾貝,這讓我們收獲滿滿,也叩響了詩歌的大門。詩歌,讓我們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讓我們以這次綜合性學習為起點,在詩歌的海洋中遨游,得到更多的收獲和更大的樂趣!
六、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收集詩歌,并讀給家長聽。
2.自己觀察周圍的事物,創(chuàng)作一首小詩。
詩歌教學設計12
一、詩歌常識
(一)古詩的分類
古典詩歌有古體詩(又名古詩、古風)、近體詩(又名今體詩、格律詩)、詞(又名詩余、長短句、曲詞、曲子詞)、曲等幾種不同形式。
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自由詩,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數(shù)不定(指雜言),不講對仗,押韻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詩(最早出現(xiàn)于《詩經(jīng)》)、五言古詩(成熟于漢,如《古詩十九首》)、七言古詩(成熟于唐代,如《長恨歌》)、樂府詩(標題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稱,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體詩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它有絕句和律詩兩種類型,絕句分五言絕句(五絕)、七言絕句(七絕)兩種,律詩分五言律詩(五律)、七言律詩(七律)、排律三種。
詞鼎盛于宋代,按字數(shù)多少,分為小令(58字內(nèi))、中調(diào)(59—90字內(nèi))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三種形式。詞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韻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數(shù)(又名“套曲”)兩種形式。
。ǘ┰、詞、曲的有關知識
①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二者的主要區(qū)別是:近體詩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數(shù)、聲韻、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規(guī)定的格律詩,古體詩則不講格律,唐代以前的詩歌都是古體詩。
、诼稍姾徒^句(又叫截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qū)別主要在句數(shù)上。絕句只有四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律詩共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lián),三四兩句為頷聯(lián),五六兩句為頸聯(lián),七八兩句為尾聯(lián)。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可對仗,可不對仗,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聲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為排律。
③歌、行、引
古代詩歌體裁,三者無嚴格區(qū)別。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軜犯托聵犯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后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chuàng)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新樂府創(chuàng)于初唐。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有少數(shù)詩人另立新題,已與原聲韻不同,故稱新樂府,到白居易確定了新樂府的名稱。
、蓊}目和詞牌
題目和詞牌的區(qū)別:詞的標題是詞的內(nèi)容的體現(xiàn),詞牌是一首詞的曲調(diào)名稱。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念奴嬌”是詞牌,“赤壁懷古”是題目,揭示該詞是一首抒懷詞,地點是“赤壁”。詞必須有詞牌,但不一定有題目。分成兩段的詞上段稱為“上闕”(或“上片”),下段稱為“下闕”(或“下片”)(“闕”是樂曲終了的意思)。
⑥散曲
散曲是宋元時代興起的,由詞蛻化出來的一種和樂演奏的歌曲。體式和詞相近而比詞自由,可以在字數(shù)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數(shù)兩種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數(shù)是合一個曲調(diào)中多支曲子為一套,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數(shù)不定,少則兩曲,多則不限;每一套數(shù)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須同一宮調(diào),有首有尾,一韻到底;結尾處多用“煞”,用多少遍沒有規(guī)定。
、咴s劇
雜劇是宋金時期在諸宮調(diào)等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文學樣式,是一種把歌曲、賓白、舞蹈、表演等結合起來的戲曲藝術形式。在結構上一般每本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時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宮調(diào)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雜劇可分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兩種,如《竇娥冤》就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宮”調(diào)。元雜劇劇本由科、唱、白組成,“科”是劇本中對主要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作出的規(guī)定;“唱”就是唱詞;“白”是賓白,賓白分為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著別的人物自敘心理)、帶白(唱詞中的`插話)。元雜劇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人物(如張飛、李逵);丑,俗稱小花臉,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婦女的稱卜兒。
二、中國古代詩歌流派
1.山水田園詩派。以描寫恬靜悠然的自然風光為主,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歌詠,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緒,或表現(xiàn)隱逸避世的消極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晉代的陶淵明、謝靈運和唐代的王維、孟浩然等。
2.邊塞詩派。以邊塞生活、戰(zhàn)爭為題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適、岑參,還有王昌齡、王之渙、王翰、崔顥等。
3.豪放派。宋代詞壇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詞人以蘇軾、辛棄疾為主,代表作品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4.婉約派。宋代詞壇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中抒發(fā)的感情婉轉(zhuǎn)纏綿,情調(diào)或輕松活潑,或深沉幽怨,題材較狹窄,往往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姜夔等。
三、中國古代詩人作品
(一)春秋時代
l.《詩經(jīng)》本只稱《詩》,后又以“詩三百”為代稱,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從周初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開創(chuàng)我國文學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列為“五經(jīng)”之一。
2.屈原,名平。我國第一個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開創(chuàng)楚辭新詩體,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為《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西漢劉向編成《楚辭》一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因具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故稱“楚辭”,后世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騷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tǒng)《離騷》和《詩經(jīng)》中的國風并稱“風騷”,成為“文學”的代名詞。
。ǘ﹥蓾h
3.樂府,主要作品為《陌上!贰堕L歌行》《上邪》《十五從軍征》《孔雀東南飛》!犊兹笘|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ㄈ┤龂鴥蓵x南北朝
4.曹操,“三曹”之首。主要作品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龜雖壽》《短歌行》《觀滄!返。屬樂府歌辭。開創(chuàng)“建安風骨”新風。
5.曹植,字子建,封陳王,謚思,后稱陳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白馬篇》《七步詩》《洛神賦》。
6.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謚靖節(jié),我國第一位杰出的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等。
7.北朝樂府。主要作品有《木蘭詩》《敕勒歌》《折揚柳歌辭》都被收入《樂府詩集》,其中《木蘭詩》為“樂府雙璧”之一。
(四)唐
8.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駱賓王、盧照鄰、楊炯)。主要作品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閣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9.王之渙,主要作品為《涼州詞》《登鶴雀樓》。絕句《涼州詞》被譽為“唐代絕句壓卷之作”。屬邊塞詩派。
10.孟浩然,唐代第一個大量寫山水詩的人,與王維齊名,世稱“王孟”。主要作品為《過故人莊》《春曉》等。
11.王昌齡,世稱王龍標,七絕圣手。主要作品為《出塞》《從軍行》,善邊塞詩。
12.王維,字摩潔,官至尚書右丞,故稱王右丞。詩人兼畫家。與孟浩然同為盛唐田園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為《送元二使安西》《相思》《觀獵》《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蘇軾贊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13.高適,與岑參齊名,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主要作品為《燕歌行》《別董大》等。
14.李白,字太白,別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與杜甫并稱“李杜”。主要作品為《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望天門山》《秋浦歌》等,屬浪漫主義豪放派,古典詩歌藝術的高蜂。韓愈稱贊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15.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拾遺、杜工部。與李白齊名,人稱“詩圣”。主要作品為《兵車行》《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結為《杜工部集》,F(xiàn)實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被稱為“詩史”。
17.岑參,邊塞詩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為《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逢入京使》等。
18.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與元稹合稱“元白”。主要作品為《秦中吟》《新樂府》(包括《賣炭翁》等)《長恨歌》《琵琶行》等,他是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繼承者。
19.李賀,字長吉。主要作品為《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詞瑰麗,有浪漫主義色彩,風格獨特。被稱為“詩鬼”。
24.杜牧,字牧之,別稱小杜,與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別墅,因號杜樊川。主要作品為《阿房宮賦》《江南春絕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
20.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主要作品為《錦瑟》《無題》等。詩多以愛情為題材,纏綿秀麗,對后代有很大的影響。
21.李煜,字重光,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后主。主要作品為《虞美人》《相見歡》《浪淘沙令》等。
(五)宋
22.范仲淹,字希文,謚文正。主要作品為《蘇幕遮》《漁家傲》等,屬豪放派。
23.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別稱柳七,柳屯田。主要作品為《雨霖鈴》《八聲甘州》等。
24.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文忠!疤扑伟舜蠹摇敝,宋代最偉大的文人。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派。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25.李清照,號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夢令》《聲聲慢》等,結為《漱玉詞》古代最重要的女詩人,宋代婉約詞派中成就最高者。
26.陸游,字務觀,號放翁。人稱“小李白”。主要作品為《書憤》《示兒》《釵頭鳳》等。結為《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老學庵筆記》。中國古代最高產(chǎn)的詩人(有詩9000多首)。
27.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與蘇拭并稱“蘇辛”。主要作品為《稼軒長短句》,名篇有《摸魚兒》《永遇樂》《清平樂》等。繼承并發(fā)展了蘇軾的豪放詞風,開拓了詞的表現(xiàn)范圍。
28.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主要作品為《白石道人歌曲》,《揚州慢》等出于此。
(六)元
29.關漢卿,名一齋,號已齋叟。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并稱“元曲四大家”。我國古代第一位偉大的戲劇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為《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
30.王實甫,主要作品為《西廂記》,元代劇本中最長的一部(21折),也是元劇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31.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為雜劇《漢宮秋》,散曲《天凈沙秋思》等,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之一。
詩歌教學設計13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眱和奶煨允呛闷娴模麄兘佑|周圍世界時,頭腦中會產(chǎn)生許多新鮮、奇異的想法,如“天空中的云是不是天堂里的魚”,“月亮是太陽公公的剪下的一片指甲”可以說兒童是天生的詩人!兒童詩就是表達兒童的這種心理特征,抒發(fā)兒童的真情實感的一種很好的習作表達形式。所以,引導兒童學寫兒童詩,是語文實踐活動與兒童天性的很好的統(tǒng)一。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無論是在課本中還是從生活中都接觸過各種類型的詩,但是并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兒童詩的主要特點和寫作方法,兒童詩是詩歌體裁中最為自由的.一種體裁,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尤為適合,容易激發(fā)起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感悟兒童詩的特點,能自主選題,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作簡單的兒童詩。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讀賞析,了解兒童詩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初步掌握兒童詩的創(chuàng)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兒童詩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嘗試用兒童詩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了解兒童詩的特點,并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詩;
2、引導學生大膽想象,讓童言自然地流淌,童心盡情地表達。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聊詩激趣
1、老師設問,師生交流,導入課題。
二、以詩入題
1、了解一下詩人是怎么寫詩的,來看第一首:《屬相》。
2、初識詩歌,消除畏難情緒。
三、嘗試改詩
1、出示第二首詩《陽光》。
2、嘗試改詩。
3、師生交流。
四、預測末句
1、出示第三首《花一把》
2、預測末句。
3、師生交流。
五、仿寫創(chuàng)作
1、出示第四首詩:《我想》
2、師引導指點。
3、生仿寫創(chuàng)作。
4、作品展示。
六、結課
1、送詩一首。出示第五首詩:《最難的單詞》。
2、師生對話結課。
詩歌教學設計14
一、活動目標: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nèi)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fā)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jié)律吟誦。
二、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jié)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jié)發(fā)生了什么事?請幼兒討論。
2、現(xiàn)在老師要請幼兒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干什么呢?(在問路,在說話…)天上怎么了?
(二)幼兒觀看VCD教材,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節(jié),你們說清明節(jié)人們都要干什么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jié)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jié)。
(三)教師朗誦并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jié)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nèi)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四)結束部分。
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蛘咴谟變褐g進行交流。
教師參考資料: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歌教學設計15
教學目的:
幫助學生解決詩歌鑒賞過程中的困惑,了解詩歌的特點,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提高鑒賞的水平。
教學重點難點:
找到鑒賞詩歌的最佳角度和具體突破口,總結鑒賞詩歌的一般規(guī)律與方法。
教學設想: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從小學到高中,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詩篇。從上古的民歌總集《詩經(jīng)》,到唐詩宋詞元曲,包羅萬象,美不勝收?梢哉f,我們已初步識得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里最璀璨的明珠。不過,據(jù)我所知,有許多同學對于如何鑒賞古代詩歌的美妙之處,如何評價“明珠”的真正價值還是比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準確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詩的內(nèi)容呢?如何才能真正領會古詩中那優(yōu)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藝術手法,從而不斷提高我們對古詩的認識和鑒賞水平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研究以下這個問題。
。ń庹f:高中生雖然學習甚至背誦了不少古詩,但面對一首從未學過的古詩時,鑒賞仍無從下手,或有時分析不到點子上,為解決這個問題,特將“鑒賞、分析的方法”作為重點提出來。)
二、教師提問,學生發(fā)表自己的體會。
問:同學們在古詩鑒賞方面存在著哪些困惑與問題?(學生各自發(fā)言,談自己學習、鑒賞詩歌的體會與困惑)。
明確:總結整理一下大家的體會,大致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ㄒ唬┳x不懂詩歌,看不懂作者的意思,體會不出作者要抒發(fā)的感情,把握不準意境、主旨。
。ǘ┎涣私忤b賞詩歌的方法,找不到合適的角度。
。ㄈ┯袝r隱約有點感覺,但表達不出來、或表達不恰切(心里明白了但寫不出來)
(解說:問題從學生的學習實踐中來,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與收獲。也使學生清楚地意識到問題癥結所在,有針對性地加以思考和研究,以此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三、課堂分析、討論
解決“讀不懂詩歌”的問題,“讀不懂”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不懂得所寫的景物與詩人感情的對應關系。二是不注意某些字詞運用與詩人感情的對應關系。
1、先分析第一層次的問題
、俪鍪纠畎住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的后兩句寫了“孤帆”、“遠影”、“長江”、“天際”等,構成了一個充滿情感的景象:隨著孤帆成為遠影,隱沒在長江的天際盡頭時,詩人的心也隨著長江的水起伏不定,滔滔流去。從“象”看是“景”,但其“意”則是別情。這首詩的意義如果不是依托這些景(意象)是難以表達的:“景”中蘊涵著作者的情,這些景又如此地與某種感情相契和、相對應。
出示馬致遠《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從這首詩的“意象”中,也不難體會到與之對應的作者的內(nèi)心情緒吧。▽W生分析、回答)。
、谛〗Y:以上分析告訴我們,在詩歌中,常常有一種反復出現(xiàn)的意象來表達詩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類共同的情感和體驗。也就是說,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對應規(guī)律。正如我們在許多詩歌中看到的,“日暮”“夕陽”“秋天”“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著生命的短暫和對于死亡的焦慮!傍B”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戀情與婚嫁有關,如《詩經(jīng)》中“關關睢鳩,在河之洲”;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薄坝辍钡囊庀笸碗x情別緒有關。更普遍的是“月”這個意象往往和思鄉(xiāng)、懷念親人有關。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杜甫)“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等等,不勝枚舉。了解這些典型意象的意義,對認識詩歌作品的內(nèi)涵有很大的幫助。
出示“對應關系”:
意象感情
日暮、夕陽、秋天、流水——生命的短暫,對死亡的焦慮。鳥——男女戀情與婚嫁。
雨————離情別緒。
月———思鄉(xiāng)、懷念親人。
楊柳———依依不舍、惜別。
雁——書信、思念之情。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意境”了:作家的主觀情思與客觀的景物相交融時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它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孤帆遠影碧空盡”還是“枯藤老樹昏鴉”,無論是“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边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倍际乔榫敖蝗诘慕Y果。情思由于物化而得到了表現(xiàn),景物也由于情思的洗禮而獲得了生命。
(解說:了解了景與情的對應特點,也就找到了分析意境的方法:從實境中探尋虛境,從景物中體驗對應的情思。)
、蹖W生練習
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請鑒賞這首詩,(學生體會、討論)
明確:詩中所寫的是山、水、帆、日四種景物。但這些景物都飽含著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青山、碧水、孤帆、遠日都是詩人眼中的意象,構成了天門山中斷楚江,青山相對,碧水奔騰,遠日映照的雄偉奇特的意境,這正和詩人那氣勢浩蕩的胸襟和激越熾熱的情懷相契合。
2、“讀不懂詩歌”的第二個層次,是不懂得字詞在詩中的豐富含義,對此缺少充分的咀嚼和體會。換句話說,不懂得詩人對某些關鍵字詞的選擇和安排與其所傳之情的對應性。
①出示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要讀懂這首詩,首先要關注那個“又”字,詩人為何要用這個“又”字呢?經(jīng)琢磨字義,又,“再一次,”“多次”“總是”之意也,再看下一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再仔細琢磨“何時”“還”這幾個字,這個“又”字的意蘊就非常明確了,春風吹綠江南,新的一年又到了,而詩人在這如畫的春天里,心頭泛起的是更深的思歸之情,感嘆時光流轉(zhuǎn),而自己歸家無期。
、诔鍪驹 缎袑m》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除了注意“寥落”“寂寞”“白頭”這些含有盛衰之感的詞語意義外,還可注意推敲“紅”的深層含義:在寥落的古行宮中,在一群已白頭的,憔悴的老宮女旁,一叢花卻開得紅火熱烈,讓人于時世變遷的滄桑之外,體會到一種更深刻的意味:人生有涯而自然永存。(無論是顯赫一時的玄宗還是屈辱的宮女都必然受到自然規(guī)律的支配,玄宗早已消失人間,而茍活于世的宮女也將走完人生的歷程,只有紅花還在年復一年地開放。人的生命短暫,而自然的萬物如紅花、行宮依然存在)。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的人生感慨。
。ń庹f:通過具體的詩歌作品,講、練、思結合,使學生在分析切入的角度與思維規(guī)律的把握上有比較扎實的認識與收獲。)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學習、討論、練習,初步了解到了鑒賞詩歌的意境的幾種思維角度與具體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來突破另外兩個難關:如何鑒賞詩歌的藝術手法,如何將自己心里的`感覺用語言明確、恰當?shù)乇磉_出來。
二、了解一下詩歌的藝術特點,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般原理與規(guī)律。
1、請學生回答詩歌的一般特點,明確:抒情性、間接性、空白性、跳躍性、整體性。
2、分析討論詩歌的空白性與補白性。
、俪鍪疚鍡l線相交叉而形成的五角星,說明五條線組合成五角星——整體大于部分之合。而這種“組合“有賴于我們的聯(lián)想與補白。
、诔鍪抉R致遠《秋思》(見前)這首小詩一共寫了十二個意象。
1、枯藤,2、老樹,3、昏鴉,4、小橋,5、流水,6、人家,7、古道,8、西風,9、瘦馬,10、夕陽,11、斷腸人,12、天涯。要注意這些意象所展示的獨特而豐富的情緒色彩。詩的第一句“枯藤”、“老樹”、“昏鴉”三個意象構成一種衰敗、凄涼的景象;第二句的“小橋”、“流水”、“人家”組成一幅離世索居的圖景,表現(xiàn)出了孤寂的環(huán)境;第三句“古道”、“西風”、“瘦馬”襯托一個浪跡天涯的人影,表現(xiàn)出一個漂泊者的形象;第四句“夕陽西下”又是美景隕落的暗示,表現(xiàn)出傷悼的心緒;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表明游子的遠離,表現(xiàn)出懷戀的感情——這各種意象在作品中合成為一個冷寂的世界,一個凄苦、悲涼的情緒氛圍。這時我們注意的不再是諸如“枯藤、老樹、昏鴉”這樣一些孤立的具體的形象,感受到的也不僅是作者“凄惶、孤寂、漂泊”一類的單純的情緒,而是一個難以言說的,廣闊深遠的畫面,一種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的彌漫的氛圍。
學生自行體會、引申、聯(lián)想、合成。
。ń庹f:詩人們筆下的景物,是必須從整體上去感受才能把握蘊含于其中的思想感情的,分析鑒賞一是要完成從個體到整體的聯(lián)想與想象過程,而這恰是許多學生的薄弱之處。)
、鄢鍪纠畎住丢氉赐ど健放c柳宗元的《江雪》
李白《獨坐敬亭山》柳宗元《江雪》
眾鳥高飛盡,千山鳥飛絕,
孤云獨去閑。萬徑人蹤滅。
相看兩不厭,孤舟蓑笠翁,
只有敬亭山。獨釣寒江雪。
明確:通過咀嚼字詞,分析意象,得出:李詩詩意——何必去艷羨高飛的眾鳥,又何必去企慕獨去的閑云,我們不也可以指到屬于自己的“敬亭山”,因“相看兩不厭”而得到安詳,變成永恒么?——其實不必去刻意尋覓,它就在我的面前,就在我的心里。
柳詩詩意——與李詩題材相似相通,意味卻完全不同:在嚴酷孤寂的環(huán)境中不但沒有感到孤獨不安,反而襯托出詩人一種高貴和尊嚴的大無畏氣概,所謂是非、得失、榮辱、沉浮已經(jīng)不再能困擾這位飽經(jīng)人世滄桑的詩人,千山也因他而靜,萬徑也因他而寂,天地以及周遭一切仿佛都已被詩人那種從容淡定的精神懾服,并因此也顯現(xiàn)那么莊嚴肅穆。
④出示《喜外第盧綸見宿》(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韋蘇州曰: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樂天曰: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司空曙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三詩同一機杼,司空為優(yōu)。
。ㄒ唬┱堈f出三人詩句在寫法上的相同點。
(二)評者認為三人的詩句“司空為優(yōu)”請分析“優(yōu)”在何處。
明確:相同點:“同一機杼”三人的構思布局相同,內(nèi)容上都是將自然的景物“黃葉”、“秋”與人之將老“白頭”、“老”關連起來,形成一種對應、類比關系;形式上都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表達出一種“悲秋”、“悲遲暮”、“悲人生短暫”的感傷!八究諡閮(yōu)”優(yōu)在寫景直接客觀,不用“將老”、“已秋”、“……日”、“……時”作提示交代,而將具有“秋”、“老”的特征意義的詞語直接組合在一起,拓展了意境,本來已處深秋的“黃葉”還處于“雨”中,更顯凄楚無助;人已“白頭”卻又在燈下獨坐,更見其悲愴與惆悵。煉字精當,讓讀者自然而然地將“景”與“情”聯(lián)系起來,引發(fā)深刻的聯(lián)想與感慨,表面客觀冷靜,不動聲色,內(nèi)里卻蘊含豐富,深沉動人。這種“藏”與“含蓄蘊藉”的韻味,正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傳統(tǒng)精華。相較之下,另二首則不夠含蓄,有“直白”之嫌。
3、解決最后一個問題:對詩歌的意境、手法已能意會,但不會用現(xiàn)代的、自己的語言轉(zhuǎn)述、表達。
、俪鍪荆航l(xiāng)故人偶聚客舍戴叔倫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里逢。
風枝驚暗鵲,露草泣寒蟲。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
問題:這首詩第四句中的“疑”字,第八句中的“畏”字含意頗豐,請結合詩的意思作簡要分析。
②方法:首先先根據(jù)所指詞語分大類:“疑”、“畏”均是表現(xiàn)心理活動的詞(而不是敘述描寫景物的詞)。其次:根據(jù)題目,詩意具體分析:“疑”表現(xiàn)了詩人對與友人“偶聚”的不相信,懷疑自己身處夢中,可見是“驚喜過望”、“出乎意料”的感情,側面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厚意,平日里常在夢中見到朋友,思念至深,以致現(xiàn)實中會聚了也不敢相信是真的!拔贰弊直磉_了歡聚時的喜悅,又恨短的復雜心情,由于相聚機會難得,相談暢飲甚歡,以致生怕拂曉的鐘聲響起,天亮就要分手的那一刻的到來,寫出了朋友間難舍難分的依戀和擔心天亮不得不分,企盼夜長無涯又知其不可的傷感無奈之情。
、劭偨Y:對詩歌鑒賞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我們應當明確,鑒賞要心中有“數(shù)”:既要注意到詩歌內(nèi)容與表現(xiàn)的特點,又要細致認真地分析每一首具體詩歌中的景物與字詞的選用,同時要盡量占有大量的詞匯(近義詞)和專用術語,以便在鑒賞中加以準確地選擇和運用。
【詩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詩歌教學設計11-03
詩歌的教學設計02-11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07-31
詩歌鑒賞教學設計02-06
【熱門】詩歌教學設計01-09
詩歌教學設計【精】01-09
詩歌教學設計【推薦】01-09
【推薦】詩歌教學設計01-09
詩歌教學設計【熱門】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