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征文:文字緣同骨肉深——我的讀寫經(jīng)歷
征文:文字緣同骨肉深——我的讀寫經(jīng)歷
文 | 宇宙鋒
第一次看到龔自珍的這句詩,就很喜歡,覺得寫的真好,深得我心,短短七個字,把對文字的癡迷寫到了極處,再也找不到第二句形容得這么好。
余生也晚,沒趕上好時候。據(jù)說一百多年前,朝廷還以文章取士,只要能寫一手好文章,做官就像彎腰拾柴一樣容易(原話是:“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戲文里不是也唱嗎:“三篇文做得好,萬歲稱贊,任命我到河南信陽五品州官!”每次聽到這句唱詞,就忍不住拍大腿,恨自己沒能早生三百年。
一百年太久,按下不表。據(jù)說近在30多年前,上個世紀80年代,“文學青年”還很吃香,尤其是詩人,登高作賦,臨風吟詩,傾倒一世。如今呢?寫詩的比讀詩的還要多。偶爾在前輩的文字中看到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跟聽神話差不多,不免讓人感嘆“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等我能拿起筆,“文青”的好時代早已風流云散,現(xiàn)在當紅的,乃是各種80后、90后的“霸道總裁”。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他們的,但最后,都成了資本的。這風尚,實在令人羞于標榜自己是“文藝青年”。
可是那又怎么樣呢?我依舊癡迷于文字,就像龔自珍那句詩所說,這是一份深到骨肉里的緣分!
小時候,生長于農(nóng)村,物質(zhì)、精神雙重匱乏,能填飽肚皮已屬萬幸,哪有條件奢望其他?直到進了學校,才接觸到書報文字,可也極為有限。我對閱讀的喜愛似乎是來自于宿命,一旦開啟,便一發(fā)而不可收。當時年紀很小,閱讀的胃口卻大如饕餮,有限的書籍根本滿足不了我,于是我就像四處覓食的饑民,盡力搜集一切能找到的文字,生吞活剝,片紙只字皆不肯放過。那時候的農(nóng)村小學,課業(yè)負擔很輕,即使我主動給自己增加閱讀量,還是有大把的課余時間可供揮霍。
農(nóng)村的孩子沒有玩具、沒有布偶、沒有游樂場,可是有田野、有小伙伴、有大自然恩賜的四季風光。我在兩個世界之間穿梭:有時候以竹為馬,跟一大群孩子在田野里縱橫馳騁,打鬧嬉戲;有時候以夢為馬,獨自一人在文字世界里天馬行空,異想天開。記得小學三年級開始,我的作文就頻頻受到老師表揚,這對一個本就熱愛文字的孩子來說,無疑是積極的正能量。
后來考上初中,能讀到的書籍和報刊多了起來,而我對文字的好胃口也一如既往。更重要的是,我遇到了一位令我感念至今的語文老師。他似乎覺得我孺子可教,借給我很多書籍和雜志,有小說,有散文,有古文,有詩詞,我的閱讀世界空前豐富起來。他鼓勵我多練筆、多寫作,主動幫我修改潤色,還有幾篇小文在他的幫助下刊登在市里的報紙上。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自己寫的文字忽然就躋身于那些閱讀對象之間了,真是奇妙!從那以后,我的寫作熱情大漲,在閱讀之外,寫作也成了我的愛好。
就這么一路升學一路歌,我的成績一直不錯,閱讀和寫作的愛好也一直陪伴著我,直到高中一年級結束。當時實行文理分科,高一結束就要選擇文科還是理科。就興趣而言,我想選擇文科,但是在我家鄉(xiāng)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是學理科容易找工作,“學會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當時是膾炙人口的名言。我的成績很均衡,文科理科都不錯,于是抱著對家人負責的態(tài)度,最后選擇了理科。這個選擇導致我一度疏離文字。
我就讀的是一所市重點高中,為了提高升學率,高二要把高中課程全部學完,騰出高三全年用于復習。所謂復習,就是無窮無盡的題海戰(zhàn)術。在這樣的安排下,高二、高三緊張極了,我再也保持不了之前的悠游不迫,閱讀和寫作的時間被大量擠壓。學校有一座小圖書館,高一剛發(fā)現(xiàn)的時候,興奮不已,就像突然發(fā)現(xiàn)了寶藏,一有時間就泡在里面。高二分科之后,這樣的幸福時光告一段落。我經(jīng)常從題海之中掙扎出來,忍不住遙望圖書館的方向,望梅止渴,似乎能看到那里每一本書放射出的燦燦光華。凝望片刻,低下頭默寫一首詩或詞,然后重新一頭扎入題海。
煉獄般的高中生涯終于結束,我順利考上大學,那里有思想,有自由,有大師,有朋友。當我站在藏書萬卷的圖書館里,簡直要幸福得飛起來。剛剛擺脫題海的我,又一頭扎入到書海之中,這一次一無反顧,心甘情愿。那么多名著,我曾經(jīng)只聞其名,還有更多的名著,我聞所未聞,現(xiàn)在它們聯(lián)袂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大量閱讀,讓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知識貧乏而淺薄,文筆粗陋而生硬。珠玉當前,曾經(jīng)的得意和矜持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羞愧和心虛。我重新拿起筆,嘗試各種文體,模仿各路名家,寫小說,寫散文,寫古體詩。寫完反復修改,總是不滿意,最后全部扔進垃圾桶里。
我的大學專業(yè)是理工科,但我在圖書館里很少查閱專業(yè)資料,閱讀的幾乎全是文史哲著作。大學期間我讀了數(shù)不清的書,也寫了數(shù)不清的字,但是從沒投過稿,因為我對自己不滿意,期待文筆更加成熟。那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這種“獨學而無友”的做法,恰恰對提高文筆傷害最大,因為這使我錯過了很多編輯前輩的指點,而這些指點本可以讓我少走很多彎路。
“日升又日落,好時光匆匆過”,大學畢業(yè),我工作了。工作與文字無關,每天按部就班,加班加點,留下的讀書、寫作時間非常有限,生活的壓力也于波瀾不驚之中悄然逼近。情緒低落時,我曾寫下“一片詩心苦消磨”的詩句,可是我后來認識到,寫作正是抵御心境荒蕪的最大利器,寫下文字,記錄自己的痛和夢,才不會流于麻木,記錄生活的苦與甜,才能夠永葆熱情。
驀然回首,與文字的骨肉情緣早已深植心間,難以割舍。世界那么大,我棲息在它的一個角,我會一直寫下去……
【征文:文字緣同骨肉深——我的讀寫經(jīng)歷】相關文章:
用同求異讀寫并進08-15
關于讀書的征文:書緣08-13
《我愛綠葉》之想做讀寫08-16
記敘文應骨肉相依08-15
我與文字作文05-30
淺談讀寫結合08-16
我與鋼琴不懈與緣作文08-08
我與奧運同成長作文11-16
關于臺灣的作文:我的臺灣緣08-15
我和鋼琴的孽緣作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