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生調查報告(通用9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十分的重要,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學生調查報告(通用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摘要:
本文通過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大學生消費觀調查問卷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并針對問題和產生原因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以促使民辦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向健康、和諧、有序的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
民辦高校大學生;消費觀;理性消費
在當前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的狀態(tài)下,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辦高校大學生群體的消費觀也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這是一個矛盾的群體。大學生年齡較輕,有著與社會其他消費群體不同的消費行為;民辦高校大學生一方面消費需求較高,另一方面未獨立的經濟又制約著他們的消費。為了解當前民辦高校大學生在消費觀、消費與閑暇方式、理財等方面的現狀,我們以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為例,成立課題組對民辦高校大學生消費觀進行了調查。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消費觀調查情況分析
1、理性消費是主導
2、兩極分化明顯,消費方式呈多樣化
3、理財意識淡薄
4、金錢、消費觀健康合理
5、經濟獨立意識較弱
二、民辦高校大學生消費觀的建議
針對以上的調查分析及我院學生的消費情況,對我院大學生的消費觀提出以下幾條建議,僅供各民辦高校在樹立正確大學生消費觀方面的參考。
1、加強消費觀教育
亞里士多德曾指出:一個人如果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就會成為浪費的。因此,各民辦高校要加強在大學生中進行儉而有度,合理消費的教育,引導大學生在消費時要獨立判斷,不要盲目攀比高消費,特別是要注意減少隨意性消費,真正做到理性消費。教育大學生明確自己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明確學習消費是主導,生活消費是保障,娛樂消費是補充。反對享樂主義的.消費方式,培養(yǎng)和樹立理性消費的觀念。加強消費觀教育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引導學生理性消費,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2、樹立量力消費的觀念
學生個人消費作為一種經濟行為,首先它是受個人和家庭的經濟基礎制約的,所以古人告誡我們消費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民辦高校大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依靠父母和家庭維持消費,雖然個別學生家庭條件較好,但也應該樹立量力消費的觀念。要體諒父母掙錢的艱辛,珍惜父母提供的每一分支持和幫助,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作風,反對超前消費和高消費,慎行借錢消費。因此,要求民辦高校大學生,樹立量力消費的觀念。
3、加強理財常識的傳授
民辦高校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的進行消費,沒有理財的計劃。針對這種情況,民辦高校應當組織專門的主題班會、開設相應的消費教育課程或消費知識講座,同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社團的作用,成立相應的協(xié)會,開展消費問題調查、消費有獎問答或知識競賽等。理財常識應包括經濟金融常識及個人理財技能方式等,在開設的相關課程里面,進行專門的講解,鼓勵大學生考理財規(guī)劃師證,并鼓勵大學生制訂個人理財計劃。民辦高校要教育學生按照理財計劃,定期盤點自己的消費,以求做到使自己消費全程基本平衡。
因此,民辦高校在教育方面應適當注意學生在個人消費觀念上是否存在誤區(qū),并且給與及時的幫助和引導,以促使民辦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向健康、和諧、有序的方向發(fā)展。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趨頻繁,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漸漸統(tǒng)一化,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而注重外來節(jié)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jié)”、4月1日的“愚人節(jié)”、12月25日的“圣誕節(jié)”等西方國家節(jié)日在中國變得相當流行,而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像農歷5月初5的“端午”等節(jié)日卻被我們中國人淡化了。就此問題,我對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學生做了關于中國傳統(tǒng)民族節(jié)日意識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 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了解和重視程度
大部分大學生認為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并隆重舉行的,比如說“端午節(jié)”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jié)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調查中我發(fā)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說出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jié)“這個節(jié)日。
二. 當代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節(jié)日的了解及重視程度
部分大學生認為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jié)日傳統(tǒng);大多數人表示對于西方國家的.節(jié)日既不能說完全摒棄,也不能說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于節(jié)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jié)日。
三. 大學生熱衷外國節(jié)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tǒng)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眾崇洋媚 外的心理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外國節(jié)日表現出“狂熱”的態(tài)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大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為為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鉆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了解,錯誤的認為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yōu)于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媚 外,熱衷于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jié)日也成為他們青睞的對象。
四. 調查中出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在調查時與部分大學生的交流中,發(fā)現了極少部分大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 建議給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大學生由于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加上一個類似于西方節(jié)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國情人節(jié)”,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jié)”改名為“中國鬼節(jié)”。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tǒng)節(jié)日
部分人認為當“節(jié)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后,是節(jié)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jié)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jié)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節(jié)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jié)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保護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在調查中,少量大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為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于20xx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jié)”為他們的節(jié)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于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六. 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fā)現,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重視程度較為欠缺,這是由于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tǒng)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當代在校大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了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七. 附錄
由于我的調查時口頭形式的,所以沒有統(tǒng)計初詳細的數據,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顯著問題,故不能作為有力的論據。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課題的背景
《初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與習慣養(yǎng)成調查與實踐研究》是我們在新課程的實施與課堂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立項研究的。
素質教育要求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求初中學生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懂得學習、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形成學習能力,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關注。而“學會”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能力的培養(yǎng)也需要一個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的學習行為主動、長期地堅持下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表了題為《學習:內在的財富》的專題報告,為21世紀教育提出了戰(zhàn)略性思路與行動建議:“教育的使命是使每個人發(fā)展自己的才能和創(chuàng)造性潛力”,其中也強調這個目標“需要長期的努力才能實現”。學生要“發(fā)展自己的才能和創(chuàng)造性潛力”,就必須“長期的努力”堅持下去。而要能夠“長期的努力”堅持下去,就必須改變學習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種形勢下,需要培養(yǎng)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質的新型人才,使學生具有開拓意識、競爭意識、健全開放的人格、積極向上的學習方式和良好習慣,以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作為教育的最終目標。因此,教育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學會交流,學會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發(fā)展的學習方式和習慣。為此,我校立項了《初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與習慣養(yǎng)成調查與實踐研究》這一研究課題,進行了持續(xù)的研究。
二、課題的理論依據
本課題首先吸收了徐崇文先生“學會學習”的教育理念。
徐崇文先生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潛能,且潛能巨大。要使學習潛能得到充分開發(fā),一定要“學會學習”,還要學會享受學習。幫助學生們培養(yǎng)學習情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學習信心,使他們真正成為學會學習的人,成為學會享受學習的人。
本課題還引用了國外一些教育學家的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S.Braner)依據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認為:學生具有獨立人格的巨大潛能和個性差異,只要善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動機、情感、智力因素,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習成績。
美國的羅杰(C.R.Rgers)也認為,“只有學會如何學習和學會如何適應變化的人,只有意識到沒有任何可靠的知識,唯有尋求知識的過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養(yǎng)的人。”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獨立人格,具有良好學習習慣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學習型人才。
瑞士的皮亞杰(.Piaget)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它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也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意義是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
與此同時,弗拉威爾(Fulavell)的元認知理論強調,元認知是認知主體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監(jiān)控,它由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監(jiān)控組成。元認知知識是學習成功的前提,是促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關鍵。元認知體驗是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強化學生對認知活動和自我意識,自我體驗,使學生從意識到行為都主體化,有利于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元認知監(jiān)控是認知主體主動控制自己的認知活動,靈活地選擇學習策略。
三、課題研究目標
本課題確立了6個需要達成的研究目標:
1.認真預習的習慣。
2.專心聽講的習慣。
3.先復習后作業(yè)的習慣
4.善于求異和質疑問難的習慣。
5.合作學習的習慣。
6.學以致用的習慣。
四、課題研究內容
。ㄒ唬╊A習習慣的養(yǎng)成
1.首先讓學生明白預習的重要性。
現在的教學已經從課堂教學拓展到課前預習、課后輔導!邦A習是決戰(zhàn)前的火力偵察,是摘取金牌前的預賽”。要使學生明白預習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2.教給學生一定的預習方法
。1)對于概念性的數學知識,可以采取標記預習法。
(2)對于計算類或解決問題類的數學知識,可以采取嘗試解題預習法。
對于代數計算類知識的預習,要學生整理出課文中的概念、公式。力爭記住。同時學生在看例題的基礎上嘗試練習計算,在計算中發(fā)現問題,掌握方法。
。3)對于空間與圖形類的數學知識,可以采取動手操作預習法。主要讓學生明確定理、性質、推論的論證過程,因為這些知識是課堂教學的重點,預習實際上是將重、難點分散了,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掌握。
。4)研究例題。要尋找出例題中的關鍵步驟或易發(fā)生錯誤的步驟。
3.預習時提出比較具體、明確的預習要求。
預習最忌諱的就是寬泛的讓學生預習或看書,這樣很多學生都會沒事做,使預習流于形式,因此教師一定要給學生提出相應的預習要求或預習提綱,這樣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就會大大提高效率。
。ǘ┱n堂聽講習慣的養(yǎng)成
1.認真聽課做筆記的習慣。課堂聽課的認真程度直接決定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所以要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聽講的習慣,但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又有限,所以教師要有重點的進行課堂教學,也要使學生學會有重點的聽講,并對于重點知識點做筆記,便于課后的獨立練習和復習。
2.獨立思考、善于質疑的習慣。學生在課堂上見解的發(fā)表直接體現了他們的聽課效果,所以要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再通過學生的回答中發(fā)現問題,調整教學思路。
(三)課后先復習后做作業(yè)的習慣
數學幾乎課課有作業(yè),學生根據課堂聽課情況,結合課堂筆記,先進行復習和總結,然后再完成作業(yè),教師依據作業(yè)完成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從而優(yōu)化教學。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
1、調查問卷法。通過對學生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研究前的數學習慣現狀,再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在一定時間的培養(yǎng)后學習習慣的變化,實時分析研究效果。
2、文獻研究法。通過閱讀圖書、網上查閱等途徑,了解其他有經驗人士在學生習慣養(yǎng)成方面所采用的方法策略,為我們進行有效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3、行動研究法。在實施研究活動時,采用預設方案——實施方案——回顧反思——調整方案——再實施的研究方法,通過與同科老師交流,及時的總結經驗,逐步探究出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六、課題的研究步驟
課題研究實施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理論準備(20xx年3月——20xx年5月)
教育理論學習為我們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了理論準備。由于現代教育媒體的參與為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逐步啟發(fā)和誘導學生把學習過程變?yōu)闈M足內在需求的主動探索過程。在初中各科教學中必須做到以教樂學,以學促教,使教與學成為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才能自然而然地學會學習。要做到這一點,使學生首先是會學,然后才是善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學習品質,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通過自己的自覺活動去獲得知識,形成能力,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為了做到這一點,先期的理論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1.組織學習徐崇文先生主編的《學習理論與學習潛能中小學教師讀本》,圍繞如何開發(fā)學生學習潛能,歸納了促進學生學會學習的理論與方法。
2.組織學習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的《論認知:左手隨筆》部分內容。
3.組織學習弗拉威爾(Fulavell)的元認知理論《認知的發(fā)展》。
4.通過專題報告會,幫助學生明確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5.第二階段 課堂研究(20xx年5月——20xx年10月)
一、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來提高課堂實效,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在長期的實踐教學中,通過教師在言傳身教中不斷向學生潛移默化地灌輸養(yǎng)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思想。我們以課例研究為形式積極開展工作。
1.任課老師輔導學生制訂“作業(yè)完成時間表”,培養(yǎng)他們科學用時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2.利用家訪、開展家校合作,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明確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學會學習,開發(fā)潛能,為將來的繼續(xù)學習和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3.每章節(jié)教學結束,要求每個學生設置本章節(jié)的'知識結構圖,挑選有代表性的題型,在學習小組交流復習的體會,培養(yǎng)他們合作學習、主動復習的學習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勤于動腦的習慣。
5.課堂教學中設置搶答題,培養(yǎng)學生專心聽講、仔細認真、積極發(fā)言的學習習慣。
6.設置問題情景,培養(yǎng)學生,善于提問、樂于研討的習慣。
7.幫助學生培養(yǎng)及時糾正錯誤的學習習慣。
通過數學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摸索,我們學習了“學會學習,潛能開發(fā)”的先進理念后,決定將這個理論和我們過去的實踐通過科研課題的形式,將成果上升到理論層面,并加以推廣應用。
二、進行課堂教學探索
1.通過課堂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學法指導
每位課題組成員上了一節(jié)帶有學法指導性質的公開課,得到了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如《三角形的判定》、《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等公開課。在公開課教學過程中有意地傳授學習方法,把“指導”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便從教法中悟出學法來。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預習習慣,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養(yǎng)成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養(yǎng)成做好學習筆記的習慣和當天復習所學內容的習慣。從學法指導入手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從“我學會了”向“我會學了”轉變。引導他們自主探索,質疑解難。使他們學會了許多應具備的能力。
同時通過“學會學習,潛能開發(fā)”專題講座的方式分年級開設指導講座。通過展示和講座,系統(tǒng)傳授學習規(guī)律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2.通過個案分析,總結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一般規(guī)律
建立個案研究記錄檔案,觀察、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前預習、當天復習等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并隨時加以指導,定期組織學生交流自學方法和自學經驗,讓獲得成功的學生介紹學習經驗,充分提供互相學習的機會,溝通交流的渠道,以便相互學習和借鑒,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促進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通過個案研究記錄檔案,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并對教與學的方法及計劃做及時的調整。促使部分已形成不良習慣學生的轉化。
通過學法指導課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思考,在學習過程中懂得學習方法,在合作學習中鍛煉了能力,思維得到訓練,為將來的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于一個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通過導語、媒體、實物、圖片、表演、游戲、對話、文字、故事以及聯系生活實際等多種途徑,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利探究性學習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第三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總結、結題階段。
1.檢測研究成效,作出定性、定量分析。
2.撰寫課題結題報告,專家鑒定,召開課題研究成果現場會,上報研究成果。
七、課題研究取得成果及效益
本課題截止到結題時,取得了明顯的效益,主要表現在:
1.通過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養(yǎng)成了一些良好的習慣,例如能以學習小組的形式積極主動的探索數學問題,也能大膽主動地進行質疑,注重課前的預習以及階段的總結,數學學習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習效率。
研究過程中,課題組特別注重對參與課題研究的學生學習方式的培養(yǎng)以及學習效率的提高。已初步形成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堂探究、課后總結,專心練習的方法,同時在作業(yè),練習,考試時的習慣也比以前很大改觀,書寫及解題格式工整規(guī)范、卷面整潔的習慣也基本養(yǎng)成。
比如,在課堂上養(yǎng)成專心致志,快速完成教師所布置的練習,做練習和作業(yè)書寫迅速、準確無誤,對做錯的練習題能堅持認真分析錯誤原因,回答問題養(yǎng)成思路清晰、表達完整的習慣,自覺對做錯的題進行更正的習慣,探究一題多解的習慣等。
3.提高了教學質量
承擔課題研究的實驗班跟對比班相比,平均成績、優(yōu)秀率、及格率都明顯提高。統(tǒng)計如下:
實驗班
對照表
第一學期
93.56
84.59
第二學期
88.68
79..82
第三學期
94.21
76..15
第四學期
93.14
86.64
4.老師的教學變得輕松愉快,精彩異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輕松學習,快樂成長。
八、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的問題
本課題雖然進入了結題階段,但研究工作并沒有結束,工作仍然有待進一步探索和思考:
1.如何鞏固在研究過程中學生已養(yǎng)成的各種高效學習方式及學習習慣,使其成為一種固有的學習素質,有待進一步研究。
2、學生在學校和課堂上形成高效作息、高效聽課、高效練習習慣后,怎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課外知識的習慣,需要進一步研究。
3. 進一步研究改進學習評價方式,使之簡單有效、易于操作。
4.如何使課題成果進一步學科模式化、常規(guī)化是一項艱巨的研究和普及任務。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為了詳細調查有關在校中學生“吃零食”習慣的現象,筆者不僅在班上開展了一些“問卷調查”,還暗中查訪學校小賣部及學校周邊零食店,以期能獲得完備的一手資料,F就以多次的調查結果整理如下:
一、中學生吃零食的原因
1、生活水準的提高。從調查的結果來看,80%的學生的家庭比較富裕,父母要么是有固定的高收入者,要么家庭中都有合法的經濟的來源。平時的節(jié)氣,特別是春節(jié)期間,子女都能獲得很多的“壓歲錢”。據統(tǒng)計,103名學生中,“壓歲錢”達500元以上者有25%。
2、家長的溺愛。部分學生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常年沒有回家,很少對子女的身心有貼心的關懷,常常以金錢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愧疚。這樣的學生達到40%以上。
3、環(huán)境的影響。無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見大人人們隨意地啃食零食,而且隨意地亂扔,學生看到眼里,記在心里。學生有句口頭禪:他都在吃嘛。有這種想法的在9%左右。
4、深受請客風的影響。由于受到社會請客風的影響,部分學生的頭腦里,也產生了今天你請我吃了一包,明天我就得請你吃一袋,以還人情。
5、受廣告、電視等媒體的影響。調查中看到學生常常受廣告、電視食品廣告宣傳影響,看什么包裝希奇,色彩鮮艷就選購什么,卻不過問它的營養(yǎng)!
6、享受型。有這種想法的學生雖然不多,但也不可忽視它的影響力。追求物質的享樂,是他們整天關注的事情,吃零食也不在話下了。
7、放松心態(tài)。部分學生認為吃零食,特別是甜食可以使人的心情愉悅,心里感到輕松自然,于是,久而久之,所謂“放松”也成了學業(yè)沉重的學生們吃零食的原因之一。
從調查的結果分析看,主要存在以上幾點原因。那么,如何看待中學生吃零食這一現象呢?中學生吃零食究竟存在一些什么問題呢?
二、中學生吃零食存在的危害
1、影響食欲。如果經常吃零食,如以餅干、方便面等替代一日三餐,必然會造成孩子胃腸消化活動的規(guī)律的.破壞,嚴重影響子女的食欲。最后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2、影響味覺。零食中的酸、甜、咸各種味道都非常的強烈刺激,經常吃,會造成對孩子味覺的破壞,如某些牌子的方便面里,有極其辛辣的調料,經常食用,會導致孩子的味覺遲鈍,進而對一般的飲食根本不足以引起食欲,影響孩子的生長發(fā)育。
3、破壞生理調節(jié)規(guī)律。人的身體器官都有它活動的規(guī)律,到了一定的時候,所以我們到了一定的時候會產生饑餓的感覺,就是這個道理。那么,經常吃零食。常常就強力打破這種規(guī)律,必然就會對身體器官產生危害,嚴重時,可能會危及生命。
4、加重胃腸負擔。經常吃零食會加重人的胃腸負擔,使胃腸經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中,得不到休息,因而會減弱消化器官的工作能力,引起消化不良癥。
5、有利于不良習慣的養(yǎng)成。吃零食是不分時間和場合的,常常是不洗手,不分地點而食用。如在公路邊,大街上,邊走邊吃。不僅有損身體健康,還會養(yǎng)成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疾病的侵害。
6、污染環(huán)境。絕大多數吃零食者,都是把零食包裝隨意扔掉,對環(huán)境造成破壞。甚至少數學生把零食帶到教室,更不得學習。
針對中學生吃零食的習慣,筆者也與其他教育者進行了多次的分析討論,有人也認為孩子吃零食并不是一件壞事,只要把握一個度,不要經常吃就行了;同時認為,要解決學生經常吃零食這一困擾教育者的問題,只能進行疏導,不能用“釜底抽薪”的辦法,即堵塞不如疏導!
三、解決中學生吃零食的有效策略
1、加強教育,認識危害。中學生正處在一個可塑性很強的生理、心理階段,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他們進行生理、心理的教育,讓他們正確對待“零食”,認識經常吃零食對自我身體有哪些危害性,以期達到警醒的目的。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飲食習慣。習慣是養(yǎng)成的,一種壞的習慣同樣是這樣養(yǎng)成的,那么,我們可以用“習慣去克服習慣”(托馬斯·坎佩斯語),以良好的飲食習慣替代學生的不良習慣。
3、要具有包容心態(tài)。有時,面對學生的一些不良飲食習慣,我們不必大驚小怪、小題大做。就給予學生以諄諄教誨。而不是一看見學生吃零食就大發(fā)雷霆,大聲喝斥。如果這樣,就會讓學生產生排斥心理,得不償失。
4、控制零花錢。一些學生家長,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家長,或父母不在身邊的學生,家長常常會覺得自己對子女沒有遲到應有的責任,于是,就以金錢的方式進行“彌補”,這也造成了學生亂用錢的壞習慣。因此,要控制學生的零花錢,要有目的地控制給孩子的零花錢,這樣就能使學生做到不該買的不買,不該吃的不吃,能有效地控制學生吃零食。
5、定時定量吃零食。既然學生吃零食的現象一時無法消除(為什么一定要消除呢?其實偶爾的零食也是有益的)何不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限制!引導學生在固定的時間零食,學生反而會快樂期待點心時間的來臨!最好的時間應設在正餐前一至二小時,供給量不要太多,以免影響正餐的食欲。
6、統(tǒng)一發(fā)放零食。由于市面上賣的零食,大部分都含有大量的油、糖、香料和其他添加劑,香味濃郁,對健康不利。由學生自己購買,因分不清神經質成分,不利于健康?梢杂蓪H私y(tǒng)一購買,統(tǒng)一發(fā)放,這樣既減少了學生隨意吃零食的不良習慣,也對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的形成和身體健康有益。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表1顯示,認為實踐操作較適用于技能教學(86人,87.8%);認為實踐操作較適用于臨床課教 學(83人,84.7%)。
表3顯示,大部分(86人,87.8%)認為臨床實習 崗前培訓有必要。
表4顯示,認為臨床實習中遇到的最大困難為理論知識不扎實(52人,53.2%),其次為臨床辯證思維能力差(25人,25.5%)。
表5顯示,認為較適用于實習教學的教學方式為臨床案例(83人,84.7%)。
3 討論
3.1 強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基本技能
目前中醫(yī)以技能為主的課程及臨床課程,尤其是一些操作技巧、檢查手法、臨床實例、解剖部位等,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單純用講授法教學不利于學生理解領會,不便于記憶,不能激發(fā)學習興趣。調查表明,針對技能教學運用實踐操作為主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快的使學生將書本上的間接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直接經驗,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為臨床實習乃至以后的臨床工作打好基礎。
臨床課程的教學,案例教學法作用也不容忽視,它不僅有助于學生汲取診療經驗,更重要的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辨證思維能力,強化正確辨證方法,從而將理性認識轉化為感性認識,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很有幫助。技能培養(yǎng)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其基本技能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即獲得較扎實基礎,而不應在實習過程中完成。調查表明,適當減少理論教學時間,增加實踐教學時間,能使學生得到更多的技能訓練機會,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目前,教學中技能性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時數比例約為3:1~4:1,顯然不能滿足技能教學的要求,應進一步調整。調查表明,改革技能課考試辦法,摒棄以往的以筆試問答為主的考核方式,采用以臨床實際操作或實驗操作為主、筆試為輔的考核方法,可以提高對技能學習的重視程度。而技能課考試中筆答試卷和技能考核較合適的分數比例為1:1。
3.2 加強臨床實習,提高臨證辨析診療能力
學生進入畢業(yè)實習前,缺乏對醫(yī)院的了解,臨診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差,進入新的`角色遲緩。針對這種情況,在課程結束后,可安排短期的臨床基本操作訓練和中醫(yī)臨診技巧訓練,以強化學生的臨床基本技能,并加強 學生醫(yī)德醫(yī)風及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教育,使學生在正式實習前,對臨床工作能有大概印象和充分的心理準備。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認為實習前進行崗前培訓是必要的,但目前僅有部分專業(yè)開展,需要進一步推廣。針對臨床實習時進行出科考試必要性的調查,認為必要和沒有必要的大體相同,但根據實際情況分析,部分學生對考試的恐懼心理使他們作出了否定的選擇。實行出科考試制度,可以達到促進實習積極性目的,但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考核方式的靈活性并避免流于形式。針對臨床實習中所遇到困難的調查,感到理論知識不扎實的比例較大,這說明,實踐不能脫離理論的指導,要求我們加強基本理論的教學,同時在教學中注意理論與臨床實際的結合。另一個困難是臨床辯證思維能力差,這是每一個剛接觸臨床的學生必然要面對的問題,也只有通過不斷臨床經驗的積累才能逐漸提高,因此我們要提高學生對臨床實習的重要性認識,促進實習的積極性。關于實習教學所適用教學方式的調查顯示,多數認為臨床案例教學效果良好,生動直觀,易于理解,通過病例討論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是實習帶教中值得提倡的教學法。而實踐操作可以面對真正的患者,進行真正的治療,體驗并逐漸提高療效,對技能水平的提高有極大地促進。專題講座可以就臨床適用經驗、突出問題、新型療法等有針對性的進行,突出實踐性和實用性,使學生獲得第一手材料。
【參考文獻】
。3]高宗麗.培養(yǎng)學生中醫(yī)臨床辯證思維能力的體會[J].大理學院學報,20xx,(2):55-56.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當今我國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大學的畢業(yè)證、學位證已經不再是找工作的有利條件。各種各樣的證書成為企業(yè)衡量人才的標準,也成為當今在校大學生所熱切追求的!隨著就業(yè)形勢的日趨嚴峻,大學校園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考證狂潮。根據網上信息披露,考證板塊的點擊率一直居高不下。“這學期報什么班,考什么證”也是在校大學生討論最多的話題。面對校內外種類繁多的各類培訓和高薪誘惑,以及當今社會嚴峻的就業(yè)壓力,一些大學生感到無所適從或只知道盲目跟風。為了更好的了解大學生對考證的態(tài)度看法、目的及其意義,筆者就湖南商學院在校大學生為例,于20xx年4月20日至25日期間以網上調查問卷的方式,特做了關于大學生考證問題的調查。此次調查網頁瀏覽170次,填寫125份,有效率為75%。現將調查及分析結果陳列如下:
一、 現象分析
通過調查發(fā)現,由于學校英語四級等證書與學位證書掛鉤,英語這種高校里考通用型(必考型)證書也就成為了眾多大學生奮斗、追逐的目標,英語等級考試報考率高達95%以上。近幾年來隨著就業(yè)競爭的日益激烈,更是促使了絕大部分高校的學生都對各種資格證的考試躍躍欲試,單就會計從業(yè)資格證來說,其追逐者幾乎遍布各個專業(yè)。而此次調查的部分具體數據筆者用圖表顯示如下:
a.大學生考證熱的原因
b.對曾經考過(或準備考) 的證書統(tǒng)計
c.認為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會注重應聘者的哪些方面(可多選)
d.認為證書與能力關系
二、 原因分析
1.國家、高校政策導向的結果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要求在全社會實行學業(yè)證書、職業(yè)資格證書并重的制度。這說明,學歷、學位證書不再是就業(yè)的惟一通行證,還要有相關的職業(yè)資格證才行。幾年來,國家逐步放寬了報考者的資格,從限制在校大學生考試,放寬到不少行業(yè)允許在校大學生考試,這個發(fā)展趨勢,為大學生考證提供政策保障,F在高校流行的證書與學位證書的捆綁,沒有證書就不能畢業(yè),也是造成考某些證高溫不降的主要原因。
2.就業(yè)壓力與就業(yè)形式所迫
據統(tǒng)計,20xx年應屆畢業(yè)生人數再創(chuàng)新高,估計為650—700萬人次,加上20xx屆300多萬沒有找到工作的畢業(yè)生,在20xx年大學生就業(yè)年度,涌入市場的大學畢業(yè)生人數將達到史無前例的千萬人。社會就業(yè)競爭壓力迫使大學生不得不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在用人單位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證書成為大學生證明自身能力強弱的重要標桿。
3.考生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在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下,考證已對個體形成了一種心理壓力,它在大學生對就業(yè)壓力的反應中形成,影響個體的考證行為;內在壓力多源于個體自身的發(fā)展需要、成就動機、抱負水平等。面對較大壓力時過度的緊張和焦慮,使他們在面對問題時不能理智的思考、推理,以致作出錯誤的決策。盲目跟風,當大家流行考某個證時,不管需要否,有用否,片面地去追求一紙證書,根本就不會把認證考試和自己的特長以及所學專業(yè)結合起來。他們往往會參加一些“考證速成班”,通過死記硬背的突擊方法來獲取一張可能對能力的提高毫無助益的證書。重視擁有,輕視運用 。部分學生追求證書數量,而不是證書質量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他們認為證書越多越好,越能彰顯自己的能力,當做是一種驕傲,而且多個證書多條路,以備無患。
三、建議:理性面對“考證熱”
大學生的考證熱,從側面也說明了大學生在積極地為今后的就業(yè)和發(fā)展做準備,“考證”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我們在考證時又都會思考:到底有沒有必要考這個證呢?證有沒有必要多考點有備無患呢?我們都會有點迷茫,因此當代大學生要怎樣看待考證熱的現象?怎樣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對考證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認識怎樣讓大學生的`考證更加有據可依,使同學們能力得到提高,視野得到擴展,又能避免時間和金錢的浪費呢?這些都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來解決。
1.對于大學生而言,自己對自己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學好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理性地選擇有利于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考證課程,避開考證的三大誤區(qū):
。1)多多益善。很多大學生認為證書多多益善,能為自己在求職中增加砝碼。但拿著很多證書,有時反而被用人單位以其學習精力分散、職業(yè)定位不清晰等理由拒絕錄用。因此,證書并非越多越好,大學生考證應結合自己的專業(yè)和職業(yè)目標,不應盲目考證。
。2)越熱越好。不少大學生喜歡報考熱門證書,認為熱門證書含金量高。其實,有些熱門證書只是階段性流行?甲C前,一定要對證書的發(fā)放機構、考試內容、證書市場口碑、證書有效期限等方面有所了解,理性判斷,不要盲目跟風。
。3)“證書”等同于“入場券”。拿到名牌證書,確實能證明持證者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識和能力,對其就業(yè)有積極作用。但隨著持證人數不斷激增,以及企業(yè)用人觀念的轉變,名牌證書的作用有所減弱,不再被作為錄用員工的決定性因素。如今,企業(yè)在選拔人才時會運用各種方式,測試應聘者的真實水平。因此,大學生不能把寶全押在考證上,而應注意全面提升自身的實際能力。
2.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生考證的引導工作。為了避免大學生考證的盲目性,真正讓在校大學生全面提高自己的實力,提高就業(yè)率,學校應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鼓勵、支持并正確引導在校大學生考證。
。1)發(fā)揮學校教育資源集中的優(yōu)勢。要營造氛圍,搭建平臺,在對學生進行扎實的基礎和專業(yè)課教育的同時,要組織精干的教學力量,開設以考取職業(yè)資格證有關的輔導和講座,讓學生從實際操作層面進一步熟悉考試內容,為學生考證創(chuàng)造條件。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場化運作日趨明顯。近年來高校大規(guī)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數達1800多人,再加上電大及網絡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學生的人數,總共有2100萬之多。從而形成了一個擁有人數眾多的高等教育市場。大學生消費市場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父母用這樣一種觀念對教育進行投資,也讓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確面對這一消費市場,如何了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呢?為此,我分別對駐煙的三所高!獰熍_大學,魯東大學,山東工商學院的部分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調查,從而對當今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有了一個全面細致的了解。以下是這次調查的具體內容及我對此情況的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群體,有著不同于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據調查,我們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學生消費存在著以下特點。
1、 消費觀念復雜,感性消費占優(yōu)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wěn)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沖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范效應的結果。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30%擁有手機但對手機的消費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擁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分是既無通信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范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
2、 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發(fā)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xù)使用下去。
3、 消費傾向多樣化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于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娛樂、運動、手機、電腦以及新型的IT產品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大部分學生會去旅游,去歌廳、酒吧消費,或是購買電腦,手機、MP3,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學生消費的結構和層次分析
大學生的錢“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 通過調查發(fā)現,在生活費來源方面, 有75%的同學依靠父母,13%的同學依靠貸款,8%的同學獲得了獎學金,9%的同學通過打工補貼日常開銷,另有1%的同學還需減免學費。由此可見, 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但來源趨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費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等,要是這個“大頭”加上去,來自父母的比例將更高,可以這么說,大學生基本上還是以一個純消費者的身份出現在社會的舞臺上。 對于大學生的消費去向問題,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機已成為大學生主要消費品,這從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一、調查目的
講話不文明
二、調查時間
XXX
三、調查范圍
某小學六年級學生50名。
四、調查方法
1)觀察法:仔細觀察不文明語言何時出現及內容。
2)談話法:通過談話了解有些學生為什么說話不文明,并分析原因。
五、調查結果
1)小學生為什么說話不文明:
。1)由于與別人的矛盾而產生憤怒情緒,說話會口不擇言,一般都是發(fā)生在男生身上。
。2)由于他人的行為、舉止或是衣著相貌而取笑別人,說一些不雅的綽號。
。3)很多小學生說不文明語言都是出于一種反抗的情緒,對某件事情不滿的時候,甚至難過的時候。
。4)還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語言是從長輩、周圍人的嘴里聽來的,有的是看電視、電影學來的,不自覺就講出來了,時間長了就養(yǎng)成了不好的習慣。
2)小學生講不文明語言后心理表現或想法:
。1)心里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時邊說邊大笑,作為一種發(fā)泄的方式。
(3)聽到周圍的人講過文明語言,所以不認為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3)小學生什么時候會說話不文明:
。1)玩的時候:做游戲時有些人會賴皮,然后互相用語言攻擊。
(2)公共場合:一個同學在很多人面前讓另一個人出洋相,被譏笑的那方就開始了語言攻擊。
。3)暗地里:和某人關系不好,不敢當面說,就在背地里說有損于他的話。
六、分析
1)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有些不文明語言是從家里、社會上聽來的,還有的是從同學那里學來的。在不文明的環(huán)境里,小學生的語言、舉止都會受到影響。
2)高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就表現為用一些不太雅的語言表達心中的'不滿情緒,作為發(fā)泄的方式。有時并無惡意,但造成的影響很不好。
3)高年級學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愛譏笑同學,這也是講不文明語言的原因之一。
4)現在的獨生子女的脾氣、度量不算大、吃了虧,嘴上一點也不饒人,這也是原因之一。
七、思考
中國歷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作為現代中國人,應該發(fā)揚光大文明古國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小學生,我們要擔負起建設文明、繁榮祖國的重任,必須在各方面全面發(fā)展。我覺得要提高自己的自身修養(yǎng),首先就要做個文明的小學生。我建議我們的長輩們,所有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請你們以身作則,給我們樹立起榜樣來,讓我們一起營造文明的氛圍。
學生調查報告 篇9
一、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群體,有著不同于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據調查,我們可以蘇醒的看出大學生消費存在著以下特點。
1、 消費觀念復雜,感性消費占上風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本錢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構成完全的,穩(wěn)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引誘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沖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范效應的結果。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30%具有手機但對手機的消費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具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份有通訊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答應;另外一部份有通訊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份是既無通訊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范效應,攀比心理致使的。
2、 學生對品牌的虔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假如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漸構成固定偏好,終究構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虔誠度。比如洗發(fā)水,感性熟悉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xù)使用下往。
3、 消費偏向多樣化
21世紀是物資生活與精神生活日趨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于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文娛、運動、手機、電腦和新型的IT產品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門。大學生的消費已顯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假如經濟條件答應,大部份學生會往旅游,往歌廳、酒吧消費,或是購買電腦,手機、MP3,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進社會、具有高質量生活的渴看。
二、大學生消費的結構和層次分析
大學生的錢“從哪里來,到哪里往? ” 通過調查發(fā)現,在生活費來源方面, 有75%的同學依托父母,13%的同學依托貸款,8%的同學取得了獎學金,9%的同學通過打工補貼平常開消,另有1%的同學還需減免學費。因而可知, 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但來源趨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費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等,要是這個“大頭”加上往,來自父母的比例將更高,可以這么說,大學生基本上還是以一個純消費者的身份出現在社會的舞臺上。
對大學生的消費往向題目,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其實不含在其中。而手機已成為大學生主要消費品,這從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機已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換工具,高校學生是手機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調查表明,煙臺大學有47.2%的大學生具有手機,年級越高,手機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剛進校唯一6%的學生具有手機,而大四學生中具有手機者已高達82%,遠遠高于社會群體手機均勻具有率。約有83%的大四學生明確表示,購買手機主要是為了方便找工作。固然手機的主要功能是通話,但大學生們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選擇手機時,他們以為價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間的手機最受青睞。
因此,大學生消費結構顯現出類似于正立錐形的結構。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位于錐形的上端,他們具有電腦、名牌手機等珍貴物品;家庭清貧的同學則處于錐形的下端,他們常常要靠勤工助學或貸款來維持大學正常生活;其他同學則位于錐形的中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水平居中。同時,從以上的分析可以蘇醒的看出,從錐形的上端到錐形的下端順次下降,這也鮮明的體現了大學生消費的層次性。
三、大學生消費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著家庭。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均勻每一年約一萬元的用度對一個家庭來講,可謂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來講,滿足一個大學生一年的消費將花往家庭收進的大部份,特別對農村的家庭而言,愈甚。固然由于經濟的發(fā)展,農村和城市居民的收進都得到了相應的進步,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學生消費的比重普遍降落,但降落緩慢且比重之大已是某些家庭所難以承受的。一個大學生的消費占到城市家庭收進的45%左右,特別是農村,可占到80%~90%。無疑,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已給學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特別一些貧困家庭,在調查中我發(fā)現,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學需要通過申請助學貸款來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yè),他們連自己的生活都難以保證,更不用說這近萬元的用度了。由于山東省經濟算中等發(fā)達,其居民收進水平比大學生家庭的收進水平還要低一些。所以實際比重可能比這個數目還要偏高一些,影響可謂深遠。
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行為決定了大學生消費的影響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場上的很多消費都與大學生息息相干,大學生消費已直接影響著整個消費市場和國民經濟。目前,大學生消費市場已構成,這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結果,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必要。它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將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四、有關大學生消費的幾點建議
大學生消費不單單關系到自己、學校,而且還是關系到整個社會的題目,F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對大學生消費提出幾點建議。
。ㄒ唬⿲Υ髮W生而言,要建立自己公道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斟酌到家庭的經濟狀態(tài),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墮入感性消費的誤區(qū)。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于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很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這將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致影響到自己的學業(yè)。另外,大學生也要具有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進進大學,已開始漸漸地融進社會,社會中欺騙消費者的各種不法行為屢禁不止,面對紛紛復雜的社會,大學生要學會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
。ǘ⿲W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yǎng)。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構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 “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于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和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干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yǎng)課中沒有充分展開,從而也難以到達真實的指導目的。
(三)對社會而言,要積極開辟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guī)范市場秩序,為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huán)境讓其消費。不管從哪方面講,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它已嚴重影響著高校四周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
。ㄋ模⿲Υ髮W生來講還應加強公道儲蓄的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和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時,當問及對理財的熟悉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后經濟情況如什么時候,大部份同學都安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超越計劃范圍,乃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他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余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余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學生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學生調查報告06-16
學生調查報告06-16
學生的調查報告03-26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04-28
【熱門】學生調查報告12-16
學生調查報告(合集)07-06
學生調查報告【熱門】12-19
【熱】學生調查報告12-20
學生調查報告【精】12-18
學生調查報告【熱】12-24